硕士论文网/国内首批论文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旅游管理 > 旅游管理实习论文 >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时间:2021-09-26 18:52 | 栏目:旅游管理实习论文 | 浏览:

硕士论文网第2021-09-26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旅游管理实习论文文章《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共同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形式,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生产相分离的局面。它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

  一、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意义

  旅游管理专业传统的全日制在校培养模式偏重理论,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虽然有校内的实训室作为实践教学的支撑,但校内的实训设备和环境毕竟只能提供一个虚拟、单向式的实践,学生感受不到真实环境所带来的服务互动结果,得不到来自于服务对象的反应,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企业、学院和学生都是有益的:对企业而言一方面降低了可能的临时用工的成本,只要企业安排得当,学校的管理和职业指导到位,就不会干扰正常经营,经营成本同样可以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进入岗位学习,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接纳程度会比社招员工高,顶岗实习时往往会选择这些企业,使得企业在用工更替时的后备员工储备更加丰富,直接降低招聘员工成本和培训成本。对学院、学生而言,能使教学与产业对接、提高学生的社会认同度,使培养的人才满足企业用工和产业升级的需要。此外,现代学徒制改变了以往的招生模式,采取的招工招生一体化,使学生兼具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有企业员工,半工半读,带薪读书,是对高职院校招生模式的拓展。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二、旅游管理专业传统培养模式的不足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传统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除去毕业设计、实习的时间,真正在校学习的时间为二年到二年半。在这二年半时间里,一些基础课占了总学时的近一半,专业课和选修课占一半。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文化课不同于普通教育中的文化课,它必须具有三项功能,即:文化教育的功能,一般职业能力培养和为专门课服务的功能。但目前文化课的后两项功能并不明显。而专业课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培养方向不明确,课程多而杂,且很多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基本上是普通本科教材,在两年多的时间内要学好这么多的课程很难,学校开设这些课程的愿望是良好的,但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却不是那么理想的。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许多学生却是学而不会,会而不懂,懂而不精。
  (二)学时安排不合理
  首先是文化课与专业的课时分配不合理:总的来说是文化课课时比例偏多,专业课偏少。其次,各专业课之间也有安排不合理的情况:主干专业课和非主干专业课比例不合理,专业方向重点不突出。最后是专业课理论和实践课的课时比例不合理:理论偏多,实践偏少。虽然学校学期初要求任课老师制定教学计划时也要求制定实验计划,但更多的是流于形式,真正实行的较少。
  (三)实践教学不合理
  这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最突出的问题。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实践教学承担着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并且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也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能够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变成他们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诸如对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环节,并具有教学内容广泛、实践性强、教学内容多样性等特点。然而,近年来由于受到师资力量、教学资料、场地等限制,在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都存在一些程度不同的问题,制约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发展。
  (四)实训课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实践性是实训技能课的突出特征,实训技能课就是要求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劳动情感。然而就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口头说教或者机械重复模仿操作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方法严重的遏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长期教下去,学生对实训课学习会感到枯燥无味。 虽然我国目前也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学校制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难于达到国家提出的:职业教育是将自然人培养成职业人的重要过程,是以满足工作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并通过劳动收入直接体现其价值的教育。也难于满足企业的生产实践需要,学生难于短时间内适应岗位要求,难于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

  三、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具体举措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核心内容,学校与企业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在职教专家、企业与学校、教师与师傅的共同参与下,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来设置课程,建成“公共素养课程+基础认知课程+企业实践课程+专业项目”为主要特征的适合学徒制的专业课程体系。其中公共素养课程、基础认知课程在校内完全,企业践课程在师徒制实践教学期间完成,专业项目课程在课程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开发适合企业的项目课程,并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来承担教学任务。
  (二)创新灵活的招生招工机制
  由学校主导,根据福州温泉大酒店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招生与招工方案,扩大招生范围,改革招生考试方式、内容和录取办法,并将旅游管理专业相关招生计划纳入学校年度招生计划进行统一管理。现代学徒制中学徒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我校自己招生的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主要为应届高中生);二是合作企业的员工;三是社会上需要在职培训的企业职工和待业青年。
  (三)课程体系开发
  推行工学结合,实施双导师制,学院确定专业教师作导师,下酒店指导学生理论学习;合作企业选派优秀员工或管理人员作师傅,负责实习生岗位技能。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实习内容改革。学习内容采用岗位包的形式,将旅游管理专业分解成若干个岗位,再将每个岗位分解成若干个技能元素,学徒预期以后(或现在)从事某一岗位,就学习与这岗位相关的课程,学习完这些课程,考核合格,就取得了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资格。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岗位进行学习。根据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结合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科学、合理提炼岗位核心技能,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共同研究制定实习计划与实习大纲,编写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高质量培训教材,注重实践性和可 操作性。
  (四)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
  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是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重要保障。积极与合作企业沟通,根据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建立企业教师和学校专业教师指导档案、学生管理档案,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强过程管理。指导合作企业制定专门的学徒管理办法,保证学徒基本权益;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专业要根据学徒培养工学交替的特点,实行弹性学制或学分制,创新和完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和合作企业共同实施考核评价。
  (五)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改革
  目前,“双证融通”已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在学徒制模式下,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和学历证书的获得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做好证书的有效衔接,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真正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旅游管理专业以现代化实习场所作为教学的重要阵地,注重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融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帮助学徒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如前厅、客房、餐饮服务员高级证书等。

作者:朱 瑜        单位:闽北职业技术学院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旅游管理实习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