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国内首批论文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我国中医药学专业留学生培养模式探讨

我国中医药学专业留学生培养模式探讨

时间:2021-08-10 11:27 | 栏目:中医学论文 | 浏览:

硕士论文网第2021-08-10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中医学论文文章《我国中医药学专业留学生培养模式探讨》,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要] 中医药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率先开始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旨在根据中医院校来华留学生学习特点,结合我校在中医学专业的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目前所取得的成效,就中医学专业留学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完善思路进行总结与探讨,提出培养模式的改进目标及措施。
  [关键词] 中医学专业; 来华留学生; 培养模式
 
  中医药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率先开始了国际化的进程。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接受来自世界各地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人数有上万余人,居我国自然科学界招收留学生人数之首。我院自 1981 年成立以来,先后招收来自 30 个国家和地区的进修生及学历生 700余人,取得了一些成绩。本文就中医学专业留学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完善思路进行总结与探讨。

  一、中医院校留学生学习特点

  中医学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属性,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知识体系。其特点导致中医学专业的留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阻力远超过其他专业。
  ( 一) 年龄差异大,生源构成复杂
  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年龄差距较大,介于 18-66 岁之间。以我校 2012 至 2014 级 77 名港澳台侨在校博士生为例( 见表 1) 。这些学生入学前身份各异,从学籍表个人简历一栏可以看出,其中有应届硕士毕业生、中医师、西医师、 外中医学院校负责人、养生从业者( 如: 保健按摩师、健康咨询、保健药品研发、美容师等) 、音乐家、会计师、机械师等他们出于对中医及中国文化的渴望与热爱,选择进入我国中医院校学习中医学。
2012 至 2014 级港澳台侨博士生年龄层次汇总表
  (二) 中医文化底蕴匮乏
  中医文化融合了古代的天文、地理、军事等人文、自然、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是集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以 2012 至 2014 级博士研究生为例,我们的学生来自英国、马来西亚等,由于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并不十分熟悉,特别对中医文化难以理解。他们即便通过一到两年的汉语言学习,亦很难接受中医药理论知识。
  (三) 专业基础知识薄弱
  由于中医文化底蕴的匮乏,留学生在几年的中医理论学习后,仍普遍呈现专业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而且,中医理论与常识性的西医认识常相互碰撞,令留学生们质疑中医的科学性,影响了他们对中医理论知识的理解,以上问题将直接导致留学生临床技能学习与运用的效果。
    ( 四) 学习目标各异
  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不同年龄段与不同行业的留学生构成了中医学习的不同需求。如应届毕业生,出于升学的需要,把中医学作为今后从业的方向; 西医师,希望将中医方药糅合进平时的医疗救治工作中; 养生从业者,希望深入学习中医养生理念及方法,并根据境外的需求及其工作体验加以完善,而向境外推广; 另外,有一些留学生因为自身疾患而有中医求诊经历,在求诊过程中探寻中医的理论根源,希望能更好的为自己与家人提供保健方法,或就此转行。

  二、中医学专业留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教育国际化要求高校要广泛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课程,培养出国际化通用人才。但是,由于中医学专业的独特性,在中医学专业留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了诸多困难。
  ( 一) 培养目标难明确
  面对文化层次、学习目的、学习能力各异的培养对象,在有限的办学条件下,国内尚未有关于培养目标的统一认识,来规范培养过程,这直接影响了培养过程的有效实施。
  ( 二) 课程设置难合理。
  1. 中医经典课程。留学生由于文化背景,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其逻辑推理和思维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加上语言方面的问题,他们普遍认为中医理论深奥难懂。但是,中医学经典是中医学的起源与精髓,对临床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是中医教育必要的传授内容。因此,如何在诸多中医经典著作中,挑选可夯实学生理论基础,切实指导临床实践的文献; 如何开展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活动,成为难点。2. 人文素养课程。医学作为科学与人文统一的综合性学科,既要重视专业教育,又要重视人文素养为主的通识教育。境外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有与国内不同的见解,同时,中医学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特点,如何设置这些课程,既能满足学生在境外工作生活中的需要,又能有助于中医文化的学习,成为难点。3. 西医类课程。国内的中医教育,有的存在中西医内容比例不当的弊端,缺失传统中医特色。由于各国的卫生法规、政策的不同,中医在各国的执业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在大多数的国家、地区,中医执业者不可从事与西医相关的活动,如西药处方,实验室检查等。但是,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现实中,现代化的检查手段普遍应用于临床,西药的运用在医疗环境中亦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如何设置西医类课程,既避免通才教育的难以实施,又使学生在执业中不处于被动,成为难点。
  ( 三) 中医留学生教学师资队伍难打造
  开展中医学专业留学生教育,教师是骨干。留学生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求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又要求掌握一门或一门以上的外语; 既要求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又要求有一定的国际活动能力。中医界目前面临着学科术语国际语言标准化的问题。中医学中有大量富含哲理,寓意深刻的精炼论述,如何将这些知识用外语,通过符合境外文化内涵的表述,使留学生理解领悟中医精髓,成为难点。

  三、中医学专业留学生培养模式的改进目标与措施

  留学生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在世界范围内的吸引力和国际化程度。为了增强中医院校的综合实力,实现“办学国际化、国际化办学”的宏伟目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医学专业留学生培养模式进行改进。
  ( 一) 确定“实基础、强临床、重经典、活应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002 年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定“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从医生的医学知识、临床技能、职业态度、行为和职业道德等七个领域提出了 60 项指标。在制定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时,既要从中医具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双重属性”的自身特点出发,又要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同时还要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在此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境外学生学习中医明确的目的,即可独立进行医疗活动,确定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目标才符合国外中医药市场的需求。
  ( 二) 制定“多中医、多引导、多见习、多实习”的教学计划
  中医教育要突出中医特色,要遵循中医教育的规律、原则和方法,要立足于中医本身,增强中医临床实践教学,才能满足培养应用型中医人才的需要。对于一些西医基础课程,如: 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选择性的删除; 对于一些西医临床课程,如: 西医内科学、医学影像学,选择的削减课时。对于一些中医基础课程,如: 中医诊断学、中药学,重视其实训课的教学。
  ( 三) 打造具备双语能力,教学水平一流,国际活动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按照“从基础到临床,从高级到低级”的学科层次及教学力量梯队来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方式包括“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旨在将境外相关行业的人员借助“海外名师”、“引智计划”等平台,邀请至境内授课。“走出去”旨在为教师搭建更多诸如“公派出国”、“国内外英语授课培训”、“科研合作”等桥梁,将教师送至校外交流与学习。

  四、中医学专业留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评价

  中医学专业留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将从毕业学生就业情况,学生中国国家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教师外派人数及近年我校所获得的境外学生教育教学成果等方面评价。综上所述,中医学专业留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任重道远,尽管只是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的一小部分,但是所起到的作用举足轻重。只有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留学生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包括了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项目的完善与落实。我校在国际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为了更好的应对中医药国际化的需要,努力培养国际化中医药人才,发扬中医传统文化,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崔亚亚. 浅议中医院校短期留学生特点[J]. 科技风,2012( 15) :214.
[2]张宗明,申 宁. 加强中医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J]. 医学与社会,2010,23( 8) : 97-98.
[3]孟 妍,候中伟,谷晓红. 中医文化教育对中医药留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影响[J]. 中医教育,2013,30( 1) : 64.
[4]孟 辉. 境外学生《中医诊断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 1) : 142.

作者:肖 凡,黄政德* ,李江山,谭涵宇,胡以仁,丁 颖      单位: 湖南中医药大学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我国中医药学专业留学生培养模式探讨》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中医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