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结论与展望
地热能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被土壤源热泵利用,已证明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节能性和经济性。查阅文献总结在数值模拟方面针对岩土热物性参数的不同处理方法,采用不同岩土热物性处理方法进行数值计算,以分层岩土热物性参数为基准,比对计算结果的差异性。结合分层岩土及单 U 型地埋管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分析不同区段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基于分层岩土,采用分层回填方式,研究不同回填材料热物性对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
6.1 结论
(1)通过研究三种热物性参数下的计算结果差异性表明,与平均热物性参数相比,加权热物性参数的计算结果与分层热物性参数的相对误差较小,在对岩土热物性参数进行必要简化处理时,推荐采用加权平均法。
(2)在分层岩土换热器内,进口温度一定不同进口速度下介质的沿程温度变化较为明显,与不同进口温度下相比更加趋向于非线性。进口速度一定不同进口温度下介质的沿程温度变化较为平稳,更加趋向于线性变化。
(3)基于岩土分层换热器区段传热特性研究表明,系统运行 96h 时,由上到下各区段的上升管能效系数与下降管相比下降率分别为:40%、42.9%、49.1%、14.4%,下降管的单位管长换热量比上升管分别大 44.29W/m、53.5W/m、47.84W/m、22.78W/m。由此可知,换热器周围岩土的导热系数越大,与下降管相比上升管的能效系数下降率就越小;各区段上升管单位管长换热量均小于下降管,换热性能最大区段在导热系数最大的岩土层。
(4)针对分层岩土模型换热器周围岩土温度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表明,因分层岩土的物性参数不同导致各层径向温度分布呈圆形均匀分布,轴向呈现非统一的变化规律。在设计埋管间距时,应充分考虑岩土分层引起的不同岩土层热影响半径的差异,选择最大热影响半径作为地埋管换热器间距的参考值能减低群管间的热短路现象,利于强化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性能。
(5)采用分层回填方式研究回填材料物性参数对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表明,与基准导热系数相比,三种增大的导热系数单位管长换热量增加幅度依次为:3.5%、8.4%和 12.9%,不平衡系数增加幅度为:7.01%、17.47%和 25.57%。与基准体积热容下相比,三种增大的体积热容单位管长换热量增加量依次为:1.11%、0.41%和 0.07%,不平衡系数降低幅度为:0.1%、0.2%和 0.3%。由此可知,增大回填材料的导热系数单位管长换热量增加,但支管间不平衡性系数也随之增大,增大回填材料的体积热容尽管能够降低支管间的不平衡系数,但对单位管长换热增加甚微。因此,由换热器的强化传热出发回填材料的导热系数和体积热容相比,前者对换热器传热性能起主导作用。
6.2 展望
本文分别在均质模型、非均质模型的基础上对土壤源热泵地下换热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岩土物性参数处理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性、分层模型下换热器传热性能研究、回填材料热物性参数在分层回填方式下对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影响;基于分层岩土的结构特点将地埋管换热器划分为相应的区段,对其换热特性进行研究与分析。为进一步扩展土壤源热泵技术的应用领域、还要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1)土壤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夏季制冷、冬季制热常年运行的空调系统,本文仅对夏季排热工况进行了短周期的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地下换热系统的传热特性研究,还应对长期运行模式下及冬季工况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性能的研究。
(2)本文在均质模型、分层模型的基础上,利用 ANSYS 对换热器传热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下一步还应搭建相应的实验台或对实际工程应用系统的数据采集,利用分层岩土地下换热系统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相结合,进一步提高研究内容的说服力。除此之外,还应对模型进一步完善与修正,降低数值模拟与实验、实际工程间的误差,提高数值模拟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