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7-26 12:44 | 栏目:留学生论文 | 浏览:次
MPA优秀论文所关注的问题与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热点、难点和重点相契合,以实证研究为主,侧重于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但是,MPA论文在选题的针对性、写作的规范性、指导实践的有效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根据2019年MPA教指委《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学位论文应体现专业学位的特点,选题紧密结合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特别鼓励学生选择与自己的工作领域和工作岗位相关的问题展开论文研究。
一、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基本属性
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缩写为MPA)专业学位是以公共管理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为基础的研究生教育项目,是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从事政府管理、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研究分析等方面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写作是我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论文不仅是学生知识结构、分析方法与研究水平的集中体现,更是对其培养过程中知识体系、分析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检验。由于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侧重于实际公共管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强调面向实践、学以致用,因此,MPA研究生应在撰写学位论文的过程中,通过调查研究、收集数据、学理分析、逻辑推理来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判断决策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MPA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相较于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应更侧重体现专业学位的特点,选题应紧密结合政府部门与非政府公共机构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并且鼓励学生选择与自己的工作领域和工作岗位相关的问题展开研究。学生应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展开调查研究与分析论述,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或改进管理的措施,将所学的公共管理相关理论及技能应用于解决实际的公共管理问题。
二、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要求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原则上要突出应用性和现实性,面向MPA研究生所在的公共管理领域,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分析并解决公共管理实践中的问题。为使论文达到一定的深度,在选题时应选择适当的切入点,使研究的问题更加具体化。
选题的一般原则为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意义是指选题要具有普遍性的意义,能进行理论的分析和综合,从个别上升到一般,同时要求选题能获得一定的理论支持,能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与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进而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观点和新方法提供研究条件和研究空间;实践意义是指选题应是与公共管理实践密切相关并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
选题来源通常有两个:一是本地区、本部门和本职岗位在公共管理实践中遇到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二是我国公共管理事业中亟须回答的重大或者急迫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论文不宜选择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和以技术设备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题目,以避免与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的论文相混淆。
从应用型论文的角度看,MPA学位论文选题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典型案例型
选题为典型案例型的论文要求作者选取与本职工作相关或者本地区所发生的公共管理实践中具有典型性的真实事件为案例,以第一手调查资料为依据,在对案例进行详细描述的基础上,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及研究方法对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或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
此类选题的特点是,深入解剖“麻雀”,力求以小见大。大多数MPA研究生宜选择这种类型的选题。
2.综合调研型
此类选题不是基于一个事件,而是基于同一地区的几个事件,或者是对不同地区的同类事件进行总结归纳,此类选题的特点在于总结归纳,论文提出的政策建议适应面应更大。
在政府综合部门工作的MPA研究生可以选择这类选题,以便对不同地区、不同单位进行调研,并取得第一手调查资料。
3.政策分析型
选题为政策分析型的论文要求针对某项范围较广、影响较深的公共政策进行调研分析,运用公共管理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政策效果,并且,在对比分析国内外同类公共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政策改进建议。
此类选题的论文不仅需要对问题本身进行深入分析,而且要进行必要的国际对比和深入的理论分析,从而提出深刻而有远见的政策建议。在政府部门工作多年,并且有一定研究基础的MPA研究生,可以选择此类选题。
三、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在选题完成后,需进一步做出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目的在于请有关专家帮助判断学生所提出的选题是否值得研究以及学生准备论证的方法是否能够研究这一选题。一般来说,MPA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拟解决的问题
论文所要解决的应当是具体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的改革与发展,针对政府部门与非政府公共机构的公共管理实践得出的。
2.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要充分结合拟解决的问题,把相关背景和问题细节阐述清晰。
3.国内外研究现状
简要介绍国内外有关机构、专家或学术相关文献、研究报告等就所研究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4.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准备采用什么研究方法、运用什么理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初步提出整篇论文详细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
5.写作时间和工作量安排
根据所在高校的安排和个人具体情况做出一份详细得当的计划书。
6.参考文献
四、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内容结构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一般应包含以下八个部分:
1.题目。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能概括整篇论文最重要的内容,基本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界定恰如其分,醒目。
2.中文摘要。摘要的作用是读者不必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论文的必要信息。摘要应说明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重要性、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获得的基本结论或研究成果。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语言力求精炼、准确。在论文摘要的末尾另起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
3.英文摘要(Abstract)。英文摘要应语句通顺,语法正确,能准确概括文章的内容。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
4.目录。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读者阅读论文的指南,目录中必须标明页码,页号从正文开始连续编排直至全文结束。目录中的页码应与正文中的页码一致。
5.正文。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正文要求论点明确,理论联系实际,论据详实可靠,论证充分有力。正文应做到行文流畅、结构完整、格式规范、力求创新、严禁抄袭。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正文字数原则上不少于2万字。
正文结构一般由引言(绪论)、文献综述(文献回顾)、研究方法介绍、分析论证过程、研究结论等要素等组成,具体结构可根据论文的选题类型由各学校及其导师与作者确定。
6.注释。引用的文献、资料及其他人的观点必须注明出处,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对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可以采用注释方式处理。注释一律采用脚注方式。
7.附录。由于内容较多、较长,不宜插附于正文之中的必备的资料。这些资料包括调查问卷、访谈提纲、访谈记录、档案复印件等。
8.参考文献及其他。
五、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写作的规范要求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提出申请学位评审和答辩时用的一篇系统、完整的应用型研究成果,必须由本人独立完成。
论文的具体写作规范、论文评阅、答辩以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等具体要求参照所在高校硕士研究生论文及答辩有关规定。
通过高校层次、高校类别、院校隶属、导师职称、论文类型、论文关键词、研究方法、理论基础等文献计量指标,对104篇MPA优秀论文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了相关的数据,现根据对其内容分析的结果,结合MPA优秀论文的选题、内容、方法及写作规范等,进一步解析我国MPA优秀论文的基本特征。
(一)论文选题回应中国公共管理的“大问题”
本文所分析的104篇MPA优秀论文的题目和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有“政府、政策、制度、问题、治理、对策、改革、土地、影响因素”等。杜克大学本恩指出,倘若公共管理要成为一门科学,必须仔细认真地思考以下微观管理、激励、绩效评估三大问题。如果从本恩的观点出发,在104篇MPA优秀论文中,只有40%左右的论文是在探讨西方公共管理意义上的“大问题”。但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传统、制度环境与社会发展实践差异,公共管理的“大问题”也应有所不同。中国的公共管理研究有自己的“大问题”。“中国的发展经验和现阶段的发展需求,是决定现阶段公共管理大问题的核心因素。”综观104篇MPA优秀论文选题,作者一般基于我国公共管理实践需求,选择与自己工作领域和工作岗位相关的公共管理实践议题进行研究,这些议题大都体现了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大问题”,反映了作者对中国公共管理实践的深度思考与人文关怀,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提高了对公共管理学术焦点的关注。
(二)研究内容审视中国公共管理的实践创新
MPA优秀论文的研究内容涉及政府职能定位的转变,公共管理主体的变化,组织层次(政府、非营利组织)、个体层次(公共管理者)及其关系。在组织层次上,以地方政府、非营利组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为研究主体的MPA优秀论文数量分别是15篇、3篇、2篇和4篇。在个体层次上,有6篇MPA优秀论文以政府基层公务员为研究主体。有15篇论文关注具体的公共政策或制度,譬如对武汉市取缔“麻木”的政策、北京市控烟政策、辽宁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展开分析。有35篇论文关注具体的公共管理实践,包括土地资源调控、地方财政体制、出入境管理、公交定价、不同行业和产业的发展、乡镇治理创新、政府购买服务、网络舆情治理、电子政务等内容。
MPA优秀论文体现了一定的问题意识,“从收集和归纳社会实践中发生的问题出发,讨论本学科应予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由问题构成学科的基本框架”,“以问题为本位,强调具体问题的解决,关注选择和行动”,“发现问题、界定问题、综合问题、解决问题、验证问题,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问题意识”。论文所选择的研究内容一般来自作者所熟悉领域或工作岗位,其研究往往聚焦于地方政府行为、公共政策与制度、具体治理问题、政府改革等研究领域,围绕问题提出、问题分析与问题解决,通过对其影响因素、存在问题、运行过程、解决方案等进行分析、论证和研究,审视、反思与提炼中国背景下的公共管理实践创新。论文所提对策建议对中国公共管理实践体现出一定的指导意义,论文结论反映了中国公共管理实践创新发展的规律性。例如,第八届MPA优秀论文《基于交互分析的食品安全风险监管研究——以Z区为例》关注食品安全,结合主观的量化指标和客观的数据挖掘对食品安全风险分布以及风险客观值进行分析,找到“使用不安全辅料”这一最关键的风险因素,并总结出各类重点防控的风险项目,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
(三)研究方法逐渐从定性转向定量及混合性分析
MPA学位论文属于应用型论文,所搜集的资料来源于一线实践,研究方法体现了公共管理研究的转向,即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及混合性分析。本文所分析的104篇MPA优秀论文几乎全部属于实证研究,例如,多数MPA优秀论文以某一地市政府的情况为例,探讨相关问题研究;利用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可行性;利用系统分析,研究中国地方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政策选择等问题;以多学科视角,关注城市核心竞争力、城镇居民收入状况及调控政策等问题的研究。多数论文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研究资料,用实证研究的资料支撑论文的分析。在具体分析中,运用描述性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展示事件运作的状态和过程,运用对比分析法来比较目标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异,运用多学科交叉分析和系统分析的视角对问题进行综合阐释,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界限、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分野日益模糊,知识融合、研究方法互鉴已经成为各学科实现自身发展的新趋势”。
(四)理论分析体现公共管理专业的跨学科特点
综合来看,104篇MPA优秀论文理论分析体现了公共管理专业的跨学科特点。首先,经济学理论的运用最为常见,包括外部性理论、需求供给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例如,利用外部性理论,分析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影响因素、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等问题;利用需求与供给理论,分析城市住房、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医疗投入问题;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村级民主、服务外包等问题。其次,治理理论近年来的使用频率较高,包括多中心治理、协同治理、分层治理等具体理论,研究对象涉及乡镇政府行为、地方政府投资、控烟、交通、老年教育等具体主题。再次是动机理论的运用。运用期望理论、公平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等,对基层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展开调查分析并探究相应的激励机制。最后,除了常见的理论外,部分选题新颖的论文,其理论基础也具有特色。譬如,在研究精准扶贫的论文中,作者运用了贫困成因与反贫困理论;在研究养老保险的论文中,运用了人口预测理论。
在104篇MPA优秀论文中,有相当一部分论文存在理论应用方面的问题。一些论文行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或理论基础;有的论文对此有所说明但在论文中无法清晰地看到其应用,学理意识不足,理论应用与实践分析存在“两张皮”现象;还有不同作者对同一理论所述名称各不相同,表述规范性不足等问题。以第八届MPA优秀论文为例,一些论文没有将理论基础清晰地呈现出来,文中仅对论文的分析视角或分析框架进行了说明。尽管MPA学位论文注重应用,强调对现实问题、事件或政策的分析及解决,但研究方法如同研究者的武器,理论基础也是研究的问题意识得以理清与新的理论得以构建的重要前提。作为公共管理专业的学术产出,MPA学位论文要重视学理意识的培养以及写作的规范,应围绕公共行政与管理范式的转换背景,基于公共管理实践又与实践保持一定距离,突出公共管理的职业特点又强调公共管理研究的学术性,选择和建构恰当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依照严谨的写作规范,进行科学性、创造性、批评性与建设性相结合的知识生产。
(五)优秀论文的院校分布反映出一定的校际差异
分析结果显示,MPA优秀论文在高校中的分布不够均衡,反映出MPA教育水平存在一定的校际差异。获评MPA优秀论文数量前5名的高校优秀论文数量占总量的33%,前20名的高校优秀论文数量占总数的75%。从MPA教指委官网可以获知,从2001年到2018年,共有239所高校获得授权成为MPA培养单位,但只有20所左右的高校能够稳定产出高质量的优秀论文。总体看来,“985高校”、综合类高校、部属高校获评MPA优秀论文次数较多,这也反映了这些院校具有较高的师资水平和生源质量。
五、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八届共104篇MPA优秀论文的统计分析,试图探寻MPA优秀论文的共性特点。研究主要发现有:第一,MPA优秀论文主要集中于“985高校”,这些高校相对于其他高校具有绝对优势。第二,首批MPA培养单位获评优秀论文数量远超其他培养单位,但高校间的指导水平存在差异。第三,MPA优秀论文关注地方政府行为和公共政策,往往以具体的公共事件、管理问题和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体现了较强的现实问题导向。第四,MPA优秀论文的研究方法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和混合分析转变。第五,MPA优秀论文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理论是经济学相关理论和治理理论。
可以看到,MPA优秀论文所关注的问题与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热点、难点和重点相契合,以实证研究为主,侧重于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但是,MPA论文在选题的针对性、写作的规范性、指导实践的有效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根据2019年MPA教指委《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学位论文应体现专业学位的特点,选题紧密结合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特别鼓励学生选择与自己的工作领域和工作岗位相关的问题展开论文研究。学生应该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展开调查研究与分析论述,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或改进管理的措施[8]。总的来看,MPA培养单位仍需要在培养专业认同、探索本土理论、理解专业学位论文内涵、形成论文指导共识、加强方法和写作规范训练、强化论文质量评估等方面进行改进,推动极具实践性的公共管理专业学位论文指导与公共管理前沿理论,从而“构建一种既扎根中国又连接世界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为公共管理学科做出原创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