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1-07-22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MBA学年论文文章《经济转型期培育校企联合MBA模式的探索》,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要】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我国迫切需要大量高层次管理人才,而高质量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探索和实践过程,校企联合培养MBA模式是教育和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的主要途径。本文结合目前我国校企联合培养MBA的实际状况,对校企联合培养MBA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
【关键词】转型时期校企联合培养MBA探索
我国MBA教育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高质量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探索和实践过程。校企联合培养MBA能够发挥高校与企业各方优势,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何健全和完善校企联合培养MBA的教育体系,确保学生的培养质量,已成为全国各高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
一、经济转型时期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
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依赖于人才的竞争,而高层次人才是各国争先培养和吸纳的主要对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处于不断地调整之中,经济增长有所放缓,社会由上至下逐步推进改革,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大量高层次管理人才。201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稳”指经济增速、物价水平、就业增长保持了“稳”,“进”指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了“进”,符合稳中求进、扎实开局的要求,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完成。但同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稳中有忧、稳中有险。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内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化解产能过剩、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需要进一步巩固。201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促进转型升级,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经济转型时期,社会各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多地进行集团化、多元化经营,经营范围跨越多个行业,经营业务涉及多个领域,要求工商管理类人才具有跨行业、多领域的复合知识结构和灵活适应复杂经济环境的能力。1998年以来,全国大中专院校扩招,学生规模大幅度增长,但不同学历人才培养规模存在较大差异,中专规模逐渐缩减,大专和本科教育规模大幅度增加,占人才培养的绝对比例,博士、硕士因专才和个性化的培养目标,规模远小于社会需求。因此,大中专毕业生因学生专业实习经历严重不足,且在专业实习中的实践能力提升方面缺乏主动性和有效性,使得其培养质量呈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的现象,尤其是工商管理人才,虽然具备工商管理前沿理论,但是专业实用技能较差,无法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经营决策和有效管理。根据需求层次和方向,工商管理类人才需求具有管理能力、应变创新能力、实用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高层次工商管理人才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经历了几次变革,目前校企联合培养MBA模式是教育和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的主要途径。MBA教育能够培养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既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级管理人才。
二、校企联合培养MBA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了培养适合工商企业需要的高级管理人才,大多数高校采用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当前校企联合培养MBA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双导师制,指在学校和联合培养单位各选定一名导师,校内导师偏重于对研究生基础知识学习的指导,联合培养单位导师负责研究生专业技能的指导,两位导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研究生培养工作;校企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以高校名义招收研究生,课程设置和学位授予在高校进行,而学位论文可由企业导师指导并在“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完成;校企项目合作,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就某一具体科研项目展开合作,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课题就是研究生的科研选题,高校调整学生的培养方案,制定符合项目需求的教学和实习实训体系;接受企业委托定向培养研究生,指高校受企业委托,为其培养管理人才。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过程中,虽然制订了一些具体措施来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但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1、校企联合培养MBA模式定位不清晰,学生普遍缺乏目标感和使命感在校企联合培养的实践中发现,部分企业并没有形成对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正确认识,他们看重的是能不能给企业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甚至有些企业将研究生视为廉价的高级劳动力,对于研究生是否能够很好地完成专业实践和科学研究课题并不是特别关心。对于在企业工作的员工来说,他们普遍缺乏目标感和使命感,学习内容与工作的要求不相一致,导致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应付较多,不能有效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大部分学校导师缺乏实践经验导师是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目前高校导师多属于学术型导师,他们在高等学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数年,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注重理论的研究和创新,擅长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但相对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学校导师的能力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不匹配,对于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培育有着很大弊端。3、企业导师的作用不明显,缺乏对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指导企业导师大多数是企业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企业中长期从事具体的产品研发、技术革新、质量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工作,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但企业导师一般都是各个企业的领导、专家或技术骨干,由于忙于自身的岗位工作,因此没有过多的精力指导学生,无法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生培养中,企业导师的指导大多局限在论文选题方面,而在论文撰写、培养方案设置及学生个人培养计划制订等方面几乎没有建议,甚至存在挂名指导的现象。4、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间的交流较少,大家各自为政校企联合培养MBA教育集理论研究与实践能力培养于一体,突出集体培养的优势。然而在目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学生与学校导师及企业导师的交流容易实现,而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之间的交流则难于进行,那么也就无法发挥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的互补作用,不利于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培养。
三、校企联合培养MBA模式的改进措施
1、校企密切合作,各有分工,建立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
在MBA培养过程中,注重引进应用学科领域的相关专家,共同承担MBA的教学和论文指导任务。教学过程中,必修课或学位基础课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部分应当由校内老师讲授,案例部分可以聘请校外导师讲授。专业实践主要是培养研究生的专业技能,在专业实践中学生会遇到一些没有现成答案的实际问题,需要他们运用基础理论去寻求解决的方法,这类课程应由校外导师来承担。学生的学位论文侧重于企业所急需解决的问题,着重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遵循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及专业学术规范,对所选取的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对于学位论文的指导应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合理分工。校内导师参与学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评审和答辩,对论文的规范性、研究方法等进行指导,企业导师主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尽管分工不同,但教学活动并不是完全孤立的。高校导师要定期到企业走访,与企业导师定期沟通和交流,了解研究生的发展动态,及时发现培养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及时解决。通过双导师联合培养,能够将高校所拥有的理论优势与企业所具备的实践优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校企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多环节联动、互相推动发展,在促进学生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联合培养MBA需要合作单位的支撑
校企联合培养需要学校和企业密切合作,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利用高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共同组建导师组,为MBA培养提供先进的科学技术、优秀的导师团队、良好的实践环境。企业在MBA培养中的积极性、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效果,形成有效的联合培养机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要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企业在MBA培养中的作用,明确规定校企合作双方在联合培养中的权利、义务,激发合作企业的责任感。专业学位是培养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具备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而要想提高MBA的综合应用能力,单靠课堂上讲授基础理论和在实验室从事科研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企业真实的管理实践环境中,通过与管理者在一起协同工作,不断消化、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接触企业的管理实际,培养团队意识及沟通技能,才能使MBA学员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增强实践能力,逐步成为合格的高层次管理人才。
3、联合培养MBA应以项目为主要依托
在MBA培养中,高校与企业间应以某一具体项目展开合作,支持年轻、有创新活力的研究生参与管理工作,企业要为研究生提供实践教学平台,并由企业中专业特长突出、责任心强的高级技术人员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学校导师要在合作项目中为研究生找到学科特色鲜明的课题,指导学生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对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真正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合作企业的满意度。
4、健全双导师培养机制,确保MBA的培养质量
目前我国MBA培养模式是专业型学位培养模式,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既要抓基础理论学习,又要抓实践技能培养,良好的基础理论是实践技能培养的前提,而技能的掌握又有利于深化理论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导师才是确保MBA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可是高校往往缺乏这样的培养条件,难以提供实践训练机会,大部分导师由于单调的学习工作背景,使他们缺乏实践应用能力。因此,需要为专业学位研究生配备双导师,聘请专业技术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工作在工商企业一线的校外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开展应用性项目研究工作,同时又能提出一些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实践环节更接近企业实际。
5、高校与企业联合创建实践教学基地
以高等学校为主体,依托研发能力较强的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单位,建立以培养MBA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实践基地,切实解决实践教学问题。办学经验表明,成长型的、规模不大的高科技企业更适合开展校企联合培养MBA。这样的企业往往对人才会更加重视,只要学生表现出较好的实践、科研能力,企业就会将一部分项目交给学生来做,这便有利于迅速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高校选择联合培养单位不能走形式,要做到实处,要切实考察合作企业可提供给学生培养的具体条件,以及使用这些条件的可行性。要筛选出学科特色与合作企业主导工作关联密切的、符合培养条件的企业作为MBA联合培养的实践教学基地。
6、整合学校资源,构建实践教学基地
高校除了与企业联合创建实践教学基地以外,还可以利用校内资源,建设校内实践基地,为MBA培养提供实践平台。借助这一平台,MBA学员可以完成企业管理等相关工作,熟悉行业工作流程和职业规范等,从而使MBA学员的职业素养在校内学习期间就得以升华。西安邮电大学充分整合各个专业学科的资源优势,依托各类专业实验室和研究所,开展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加强教学和科研的渗透,发挥重大科研项目和科技创新团队的载体作用,使MBA学员尽早进入实验室,参与重点实验室的课题研究工作,培养创新能力,增强实践训练。
四、结论
校企联合培养MBA模式是在大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和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也多种多样,高校在选择合作方式时应根据所处的大环境、自身的资源以及学生的需求来选择最适合最高效的方式。同时在合作中,注重导师考核、课程创新,促进校企深层次合作,从而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高质量的MBA毕业生,提高我国校企联合培养MBA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秀春、韦福雷:校企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实践与经验U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2).
[2】吴照金:对校企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模式的思考U】.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经济转型期培育校企联合MBA模式的探索》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MBA学年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