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1-07-06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教育改革论文文章《浅析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和高等会计教育改革方向》,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会计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 为各国经济交流架起沟通的桥梁。 会计既是一个信息系统, 又是利益协调机制,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会计势必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发挥沟通、协调各种经济关系的重要作用。 为此,我们要对高等会计教育进行深入反思,研究新一轮高等会计教育改革的走向。
一、“一带一路”下我国高等会计教育面临的问题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与推进,我国企业所处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日趋增加,对会计人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高等会计教育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强调国际化,淡化本土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一带一路”的加速推进,西方会计思想、方法、技术等深刻影响着我国会计教育业,其直接表现是按国外课程体系设置本校课程、直接选用翻译的原版国外教材等。 但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主要表现为淡化与中国国情的结合,脱离会计本身的生存环境。这种偏差值得重视。这是因为:其一,会计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必然带有其生存域境的特色与意志;其二,各域境的文化不同,会计理念和会计行为方式也不尽相同;其三,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会计教育应体现中国元素。 会计教育如果不立足于本土化,而是一味国际化,就背离了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本意,背离了会计服务主体的原旨;且直接按西方的要求处理各种会计关系,我国必将丧失许多利益。
2.偏重培养专业技术素质,忽视综合素质
目前的高等会计教育强调对会计人专业技术素质的培养,而对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不够,对情商、灵商的培养更显不足,使得会计人守成有余、开拓不足,大局意识不强。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会计人面临的将是更加多元化和开放性的环境,其所从事的会计工作范围更加宽广,这就要求在会计教育中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3.会计教育规范有余,创新不足
我国会计教育一直存在着规范有余、创新不足的现象。 会计是经济信息系统,是信息集散中心、利益分配中心和管理枢纽,已成为社会公器,因而必须规范。但会计教育过程中若没有教育理念的创新,则会使会计教育陷入僵化,导致培养的会计人缺乏创新改革意识和能力,严重滞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一带一路”下高等会计教育改革取向
目前高等会计教育的状况,与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以及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态势显现出不适应性,因此,必须深化高等会计教育改革。我们认为,高等会计教育改革的取向应坚持以下四个维度。
1.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协同
会计教育国际化, 包含国际间会计教育观念、教育内容的信息交换,教育机构的国际合作,教育人员的交流,以及跨国教育活动等方面。 经济全球化需要会计教育国际化,使会计成为真正的国际通用商业语言。 但由于会计教育培养的会计人不是抽象的,而是具有国家性的,体现国家的意识要求,尤其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会计教育不可避免地具有本土性。本文所指会计教育本土化, 是指立足中国会计环境发展国际化的过程, 即将中国会计元素例如传统的优秀会计文化、技术方法等加以推广与应用,使中国会计成为国际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依据需要,有选择地引进、吸收国际会计的先进理念,从而使本土化和国际化有效协同。 首先,是会计教育理念的协调,即会计既是一个财务信息系统,也是一个管理活动。 其次,是会计角色的协调,即会计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也是利益关系的协调者。 再次,是技术方法的融合一致,即会计的行为、动机、方式、手段等的协调。 最后,是会计规范范式的协调。中国会计规范是中国会计行为的准绳,包括法律准则、职业道德和相关规章制度,既有国家、行业的规范,也有单位内部自我的规范,已形成一个有效的规范体系。 国际会计规范应充分吸纳中国会计规范之精华,使之成为国际会计规范中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使两者趋同或有效对接,相得益彰。
2.规范与创新的协同会计教育规范通过会计教育制度的实施来限制
和约束会计人的相关行为,形成会计自我规范意识和规范能力,并监督相关人员或部门。 会计教育创新是指在会计理念、行为、程序等方面出现的与既有会计规范指导下工作的差异性, 比如会计教育理念的创新、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会计教育技术手段的创新等。 会计教育规范与会计教育创新并非矛盾,而是辩证的统一。 一方面,会计教育规范是会计教育创新的基础,为创新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证;另一方面,会计教育创新又是对会计教育规范的丰富与发展,是会计教育规范的自我升华。两者相辅相成,协同一致。
3.专业化与综合化的协同
会计专业化可使会计人获得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但若只强调会计专业化教育,则会造成很大的局限性。 目前,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日趋增加,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会计人不断遇到新知识、新问题,这要求会计人能够利用复杂的会计信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因此,高等会计教育必须向综合化发展,培育会计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会计人的全面发展。 会计专业化与综合化是相辅相成,相互协同的。 专业化是综合化的基础,而综合化要以专业化为核心竞争力。
4.国标化与差异化的协同
会计培养标准的国标化是会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亦是国家指导会计专业建设、评价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体现国家对会计教育的意志和要求。 会计培养标准差异化,是通过独特的个体特性、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来强化人才特点,增加用人企业价值的目标,同时获得会计人培养的竞争优势。当前,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途径。 为提高高等会计教育质量,制定会计培养的国家标准是必须的。 与此同时,会计培养标准的差异化也势在必行。 “一带一路”战略下将出现许多会计领域的全新业务、复杂业务,这要求会计人不能仅具有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许多综合能力与素质。 但目前, 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会计人才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方面与差异化的社会需求相脱节,人才供需存在结构性矛盾。 其实,会计培养标准的国标化与差异化并不矛盾。 国标化是基础,对会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制定统一标准,为会计专业指明总的发展方向;学校在执行这个标准的基础上,可根据实际情况确立适当的差异化培养标准,以满足社会对会计人的不同需求。 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5.“一带一路” 与高等会计教育改革取向的内在关系
“一带一路”与这四个方面的高等会计教育改革取向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一带一路”战略必将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联动的加速发展。 这种形势下,各国都需要高质量的信息来提高自身决策的前瞻性,因而会计国际化成为必然,会计教育国际化也成为会计教育发展的趋势。但这个趋势随着中国的崛起必然带有中国的烙印,体现中国会计的意志和方式,甚至中国会计将主导国际化。由此,中国会计教育应以国际化为手段,以本土化为目标,使会计教育本土化成为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出发点与归宿,从而实现两者真正的内在统一。在“一带一路”复杂的会计环境中,因循守旧是无法培育高素质会计人的,基于规范基础上的会计创新教育必将成为会计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但仅有专业知识是无法满足社会对会计人创新能力的需求的,这要求会计人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而要培育拥有较强综合能力的会计人,就需要实现会计培养标准的差异化,因材施教。
三、“一带一路”下高等会计教育改革取向的路径选择
如何实现我国高等会计教育改革的四个取向? 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1.人才培养目标的再定位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将成为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重要推动者,甚至是主导者。在不远的未来,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而未来的国际会计准则和新的会计方法也将由我国会计人来主要参与确定。 因此,我国未来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具有全球观念和国际视野,掌握系统会计理论和方法并具有创新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要求,能处理各种复杂会计关系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2.教育方案的再优化
依据会计教育培养目标,学校要以会计学的核心课程体系为依托,旁征博引相关学科的精华,形成开放式的培养计划,例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政治学、社会学、国际法等,同时更加深化管理学及管理会计学的推广与应用。
3.教育方式的创新
学校要注重第二、第三课堂的开发与应用,重视培养会计人的综合素养。 我们不仅要重视第一课堂,充分利用第一课堂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锻就职业能力;还要注重第二课堂,即校园之内、教室 之外的课堂,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社团和组织,培养学生沟通协调、与人相处的能力,以及写作、演讲表达等能力,帮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使学生具有强大的自信心,为今后的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还要注重第三课堂,即社会之内、校园之外的课堂,例如社会实习、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胆魄,为不断创新打下基础。
4.教材的中西结合
会计教材是传播会计知识的重要载体, 高质量的会计教材在会计教育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带来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教材也需与时俱进,体现中国的会计理念。 在会计教材选定上,当前较突出现象是大量引进和介绍国外会计原版教材,学习复制国外的会计理论与方法,这不利于我国实际会计问题的解决, 也不利于我国会计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对此,我们一方面应吸收和借鉴国外原版会计教材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应立足中国实际情况,注重中西结合,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选择,架构出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教材,以适应目前经济环境的新要求。
5.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科学化
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求将科学的教育思想与先进的教学设备相结合, 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佳配置为目标,最大限度发挥教育的作用。 目前,我国会计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相对落后、单一,使得我国会计教学效率不高、效果较差,因而亟须切实加强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科学化。 比如,学校可通过启发式教学,从会计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学为主、教为导”的原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引入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不要轻信已有的结论,要敢于批判、设想、推断,将批判作为学习的切入点及自主学习的动力;通过案例教学法还原案例情景, 并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提高会计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校和教师还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进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与会计教育深度融合。
6.教育者素质的综合化
教育者是会计教育的具体执行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会计教育能否得到有效实施及发挥应有效果。 当下,面对“一带一路”下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我国要想提高会计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必须要求会计教育者具备综合能力,即会计教育者不仅要有较高的智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具有较高的情商,具备沟通、协调能力;更要有灵商,具备创新、权变能力等。 只有智商、情商、灵商三商并重的会计教育者才是高素质的教育者,才能更好地理解与传播现代会计教育理念,更好地授业解惑,更好地运用和驾驭科学的会计教学手段与方法,更好地培养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会计人。
参考文献:
[1]方光华.高校助推新丝路建设的新自觉[J].中国高等教育,2015(9).
[2]孙铮,李增泉.会计高等教育的改革趋势与路径[J].2014(11).
[3]吴艾莉,王开田.我国会计灵商教育初探[J].会计研究,2014(10).
[4]徐玖 平.教育 国 际 化:以我为主强势入局[J].中国 高 等 教 育,2015(5).
作者:吴艾莉 王开田 单位: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浅析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和高等会计教育改革方向》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教育改革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