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构建工程造价学生的 BIM 实践路径
在以往的《工程造价原理》课程教学中,一直把钢筋平法内容纳入教学范畴,但在二维标注下,空间想象力不强的学生不理解钢筋的具体形式和位置,导致钢筋工程量计算棘手。把BIM 钢筋结构模型引入后,学生通过钢筋三维立体图形,对真实的钢筋结构与布置有了直观的感受,计算规则变得容易理解起来,增强了学习兴趣。在课程设计阶段,学生根据教学图纸,利用广联达钢筋、土建软件三维建模,电算工程量,利用计价软件生成相关的造价文件。初次系统性的完成造价实践任务。在大四毕业实习阶段,学生可以接受 Revit 软件的训练,同时可以选择BIM“1+X”技能证书的培训。在学科竞赛及毕业设计过程中,安装造价的内容涉及不少。现代建筑中机电系统繁多,管线种类更加复杂,初学者往往难以理解。而 BIM 技术将建筑和机电设备管线同步,通过可视化模型进行碰撞检测,直观查找管线,发现管线布置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机电安装的成功率。同时,基于 5D 平台的 BIM 场地布置、模架专项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动画模拟等,也是核心技能。
3 教改的反思
通过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丰富了学生实践经验,但仍有许多地方值得改进。
3.1 自编讲义
市面上出版的《工程造价原理》教材繁多,接近几十本,但水平参差不齐。考虑独立学院学生实际情况,较为理想的教材应该难易适中,重难点通俗易懂,章节安排合理,符合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正着手准备编制《工程造价原理》课程的校本讲义。
3.2 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拓展
BIM 技术尤其在建筑照明、给水排水、消防供热、通风空调、防雷接地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工程造价课程内容主要集中在建筑与装饰方向,有时缺少安装方向的内容,或者缺少建筑设备课程的知识储备。此外,还应设置 BIM 装配式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拓展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内容;增添 PPP 项目造价管理案例。
3.3 实验室建设
BIM 应用对软硬件的要求较高,软件种类多且价格高,学校经费无法全面覆盖。目前国内建筑行业使用较多的 BIM 软件有欧特克、广联达、鲁班、Bentley、Archi CAD、清华斯维尔,不同公司的 BIM 软件侧重点也不同。院校可分析造价岗位BIM 软件应用情况,确定 BIM 教学软件。我校目前主要以广联达 BIM 造价软件为主。同时充分利用各类大赛的软件免费使用权,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此外,一些 BIM 软件公司正积极开展与高校的合作来拓展自己在行业中的占有率,报价较市场价低很多。院校可以借此合作,共建 BIM 专用实训室,减少学校在实验室建设、教材编写、师资培训和技能认证等方面的投入成本,也为师生日常 BIM 教学研究与学习提供条件。另一方面,BIM 公司的技术人员也可以来担任 BIM 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从而缓解部分高校师资力量薄弱的压力。我校即将开展 BIM“1+X”技能培训就是这个思路。校外实习基地难找,愿意带徒的人较少。建立 BIM 虚拟仿真实验室,降低实体实验室的投资运营成本,使学生对工程实践能够有感性认识。
3.4 强调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学生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的判断。教学内容是否听懂?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进度安排是否合理?案例选取是否满足实践要求?考核评价是否合理?等等。可以根据课前、课中、课后设置评价节点。教师需要就学生反馈进行反思,做好经验教训的总结,为下一轮的教学积累经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应该对毕业生定期追踪,根据反馈了解用人单位的岗位供给与能力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内容,不能闭门造车。
3.5 自身提高
已录制的短视频尚显得粗糙,应往微课方向发展,适当出境,制作小而精的微课。继续研究“案例讨论法”、“工作坊”、“OBSE-CDIO”等新形式的教学手段。积极获得 BIM 类考评员证书。
4 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主要是定额计价和工程量清单计价两者并存的模式。传统的工程造价人员必须熟悉施工图纸、概预算定额、人工材料设备价格信息、地方取费标准、国家规税要求等。但当工程图纸多且复杂时,手算工程量耗时长,数据不准、工作效率低。考虑行业新业态,以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为切入点,提出了基于 BIM 的工程造价类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以适应新时代工程造价专业教育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覃亚伟,余群舟,孙峻,等 .BIM 技术在工程估价教学中的全过程应用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20,29(01):162-168.
[2]盛娟,钱声源,沈杰 . 以“耦合、融合、结合”为特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18,27(04):39-45.
[3]吴光东,唐春雷 . BIM 技术融入高校工程管理教学的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2015,24(04):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