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国内首批论文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学实践论文 > 新时期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创新实践

新时期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创新实践

时间:2021-05-15 17:07 | 栏目:汉语言文学实践论文 | 浏览:

硕士论文网第2021-05-15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汉语言文学实践论文文章《新时期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创新实践》,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先进技术理论、多媒体设施设备在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进一步深化,切实推动高校教育教学体系的革新和探索,也向汉语言文学学科教学创新提出更多要求。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下,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还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实践环境,自媒体短视频、公众号等多媒体信息平台丰富了学生获取信息数据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思想、人格等多方面造成冲击,高校需要紧密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区域经济文化发展需求、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切实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革新、调整,力图培养出更多符合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充分发放高校的“四大功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农学汉语系列教材《农学汉语》是云南农业大学在二十多年留学生培养教学经验基础上,科学结合留学生专业发展实际、东盟国家农业发展趋势和实际需求进行编撰的教材之一。该教材主要面向具有一年以上汉语学习经历和 HSK 至少四至五级水平的留学生群体,该教材的编撰旨在普及农业学科相关基础知识和理论,提升汉语教育教学的实用性。该书内容涉及云南特色产业、农业信息化、生态农业、食品安全、农业经济管理及农业水利工程等多方面知识,紧扣农业领域发展实情,数据理论翔实丰富实用; 各章节衔接流畅,结构科学合理,难度由浅入深,便于读者学习、理解和掌握; 书末附录拓展词汇表,以供学有余力的读者进一步强化汉语知识能力和拓展自身词汇量。本文借鉴《农学汉语》中对汉语言教育教学实践的独到解析,并结合笔者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多年经验,浅析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方法创新之路径。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其一,技能训练教学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内容脱节。从汉语言专业学科体系建设角度出发,基本能力、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而三者的实现需要互相推动、互相渗透。在常规的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中,既没有实现三者内容的互相交织,也没有实现实践训练课程内容的融合互动,三者的教学实践“各自为政”。有的高校甚至将基础技能训练教学中的部分课程从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剥离出来,仅以选修课或者课外活动的方式供学生学习,更甚者则仅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上交代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强化,既不定期考核评价,也不关注学生学习成效,盲目、机械地开展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忽视学生群体基础的差异性,也忽视了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其二,实践课程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高校“老牌”专业学科,传统教学理论为主,缺乏实践课程教学辅助引导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践课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的积极作用,很多教育管理者、教师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文科类专业,开展实践课程教学的空间和意义都不大,甚至认为实践课程不利于养成学生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纯属浪费师生的时间和精力,故很多高校实践教育课程往往流于形式,不仅成效不佳,实践课程方法创新更是裹足不前。其三,人才培养方式单一僵化,未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于长期教育教学的沉淀,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教学体系逐渐固化,从教学目标到课程设计,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形成许多“不成文”的“旧约”; 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主体地位不能充分体现,学习主观能动性不能较好地发挥。其四,教学评价体系建设不足。很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沿用传统以期末考试考核、评定学生学习成效,忽视了学生阶段性成长和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学生平时学习、练习敷衍了事,考试前则“临时抱佛脚”,“突击”式学习,以临时记忆的优势强撑考试过关,这就形成“考完忘完”的现象,学生并没有获得汉语言文学基本素养、能力的提升,这对于深化开展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大为不利。就目前而言,社会人才需求趋势呈现出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并重的特点,这就要求高校以社会需求特点为重要参考,切实开展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创新。针对新时期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和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等多方面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新时期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创新实践

  一、进一步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并结合专业教学目标和要求。
  ( 一)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原则
  作为语言基础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体系建设有其特殊性,即兼重对人才文学原创能力和汉语言文学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因而该学科建设需要遵循三个原则:
  1 目标科学性原则
  该学科建设需要在紧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注重对人才专业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应当与专业课程设置协同作用,推动专业教学创新探索。
  2 服务独立性原则
  该学科建设应当以服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为核心,简单照搬其他人文学科的教学体系的路子是行不通的。与其他学科相比,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模式有其特异性,从汉语言文字的发音、拼、写到词句涵义,从语境变化到标点符号的规范化运用,都需要通过符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特性的教学实践方式来实现,因而建立专门、独立的服务于该专业教学实践的学科体系十分必要。
  3 建设特殊性原则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体系不仅要为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素养、能力服务,还应进一步凸显该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的基础技能和职业发展优势技能的双重提升,从而进一步发掘专业发展源动力,推动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用
型、综合型人才培养方案是深化落实。
  ( 二)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内容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旨在培养具备过硬专业素质能力和专业学术研究能力的优秀人才,通俗来说,学生通过系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和训练之后能够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安身立命”的“本钱”,因而该学科体系构建应当包括基本技能、专业能力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等三方面内容。其中,基本技能包括汉语言口语表达和汉字书写能力,以及基础写作能力; 专业素养涵盖鉴赏、审美艺术能力,以及文字综合能力、汉语言文学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综合能力则是指熟练运用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开展学科课程目标设置、专业课程设计、实践课程内容安排等方面工作时,要充分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素质能力培养要求,并科学、合理设置安排,将各方面素质能力培养课程交叉、融合在一起。特别是要注重实践课程教学的重要性,结合高校自身办学条件和资源优势,在合理设置实践课程教学比例的基础上,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课外学习、巩固和强化专业技能和素养的机会,积极开展校外实训、实习和文化活动,例如名人故居文化游、汉服文化节,以及传统拜师、祭孔活动等; 还可以组织汉语言文化研究、创新相关的比赛和竞赛活动,并以真实、具体、新颖、有趣的活动形式提升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实践活动潜移默化的方式,学生课程所学的汉语言文化理论知识得到有效验证、巩固、强化,甚至可以通过心灵、精神的交流互动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意识,实现汉语言文学经典的再现和再创作,促进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和素养提升同时,也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辟新路径; 集体、团队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二、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鉴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实践高度依赖教师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队伍建设关乎该专业教学质量提升,也关乎该学科教学创新探索。高校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学创新探索中的重要作用,针对现有师资队伍,积极开办长期化、常态化教师队伍信息化建设专题讲座和培训班,提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和先进教学理论的综合素养,并建立与之相对应的鼓励机制; 在人才引进方面,高校要大力引进汉语言文学信息化教学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切实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实力和水平;注重引进人才与现有教师的交流互动和融合学习。现有教师队伍在信息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面可能略有不足,但是他们拥有多年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的宝贵经验,引进人才具备较高信息化教学素养和能力,但是缺乏从事教育教学的经验,因而双方可以多多交流互动、融合学习,实现优势互补的同时,也可以助力双方教学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坚持“产学研”结合,开辟多渠道合作模式

  从全国范围来看,很多高校开展“产学研”教学创新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其中绝大多数为理工类专业。新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社会对实用型、综合型人才的需要日益明显。高校要摒弃以往文科类专业不适于开展“产学研”模式的陈旧观念,深度挖掘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与相关行业、领域发展合作“切入点”,切实创新探索符合新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领域人才需求、符合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实际的多渠道合作模式。开展“产学研”合作,不仅有利于高校合与作机构、企业、单位互通有无,从而掌握更为全面、系统、深层的人才需求实时数据信息,还可以促进多方资源互换、互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教学整体水平。

  四、信息化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建设

  为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实践整体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进度把控,从阶段学习到动态学习成效管理,从专业课教学到选修课、自修课管理,高校都需要实现及时、有效的管理优化。高校在建立科学、可行的网络平台管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还需注重信息数据更新的及时性、呈现形式多样性和趣味性,以及内容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实践的一致性,打破传统课程教学的局限性,从而尽可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化服务的信息管理平台是学生了解时事、专业前沿发展、职业发展讯息、汉语言文学经典的重要窗口,也是高校专业学科教育、思想政治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应当充分利用网络管理平台科学化、规范化管控舆情,切实发挥高校教育教学引导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培养正确价值观的关键作用。除此之外,高校要重视现代化多媒体、流量媒体在学生群体的传播优势,更要重视云计算、大数据以及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诸多改变,坚持与时俱进,学会科学、巧妙运用新技术、新媒体,采用网络课程、微课的形式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二课堂”创新和延伸。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新时期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创新实践》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汉语言文学实践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