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1-04-16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学前教育美术论文文章《学前教育美术专业鉴赏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 要] “美术欣赏”课程是高校美术教育系列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美术欣赏的教学实践中,应当构建适合学前教育实际情况的美术欣赏教学体系,紧扣学科特点,采取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全面提高当代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以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个性。
[关键词] 美术欣赏;学前教育;教学体系
一、学前美术欣赏教学现状分析
美术欣赏教学泛指通过开展系列专题性的美术欣赏教学活动,由教学者引导教学对象去了解、欣赏、感受艺术作品以及蕴含其中的美好事物,进而感受艺术品造型、线条、色彩等基本审美层面上形式、内容的和谐性,也可以将其他课程教育活动渗透至美术欣赏的教育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综合性、多元化的审美体验,从而提高师范生的审美欣赏能力与综合素质。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仍沿用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师范教育重技法的套路,在课程设置上,四年制学前师范美术课程有装饰线描、装饰性绘画、儿童画编创与设计、幼儿园墙饰设计以及各类手工制作等。其中绘画技能约占 70% ,手工制作约占 20% ,各类综合实用性美术约占 5% ,而美术欣赏仅占约 5% 。以绘画技能训练为主的主题教学占据着学前美术的半壁江山。美术欣赏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1. 课程目标模糊化
现阶段的高校美术欣赏教育基本上是整合在美术实践课堂上的一个环节,基于此的美术欣赏教学活动课程类型显得较为单调,美术欣赏多是基于为美术创作所作出的铺垫性教学内容,因为受课时的制约,教师所选择被欣赏的艺术作品数量较少、门类也较为单一。然而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的目标明确提出“通过周围环境和具体作品的欣赏,初步感受对称、均衡、节奏、和谐的美,喜欢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因此,“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应当从传统的技能美术课堂中独立出来,形成具有完备课 程 目 标、健全教学体系的素质教育基本课程。
2. 课程形式模式化
目前高校“美术欣赏”课程的课堂教学方式停留在看艺术家作品,听艺术家故事,学艺术家创作的方法或形式,参照画中使用的色彩和构图进行赏析,比较浅显地认识艺术家及其作品的风格流派,创作部分也仅为形似而已。现阶段美术教学的重点多倾向于学生美术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忽略了美术欣赏的教学法。追求技法的完美,而忽略综合艺术素养、疏于品味,造成了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擅于临摹、安于仿制、乐于套路,而丧失了美术教学应有的创造力和审美力。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构建儿童美术创作、儿童美术欣赏与儿童手工制作三方互补的体系。因此,美术欣赏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在了解学前美术欣赏教育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美术欣赏”课程体系来提高学前师范生的美育能力,是 其 必 由之路。
二、学前美术欣赏教育的特性
美术欣赏能力包括审美感知性、审美想象力、审美创造力等因素。对儿童美术欣赏的教育应注重在欣赏中与对象保持适宜的心理距离,增进欣赏中的情感体验,进而与艺术创作结合,进一步提升个人的审美创造能力。因此学前美术欣赏教育具有一系列表征性,在教学中必须渗透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方法。
1. 学前美术欣赏教育应具有生活性
美术欣赏活动不仅仅是感官层面意义上的视觉活动,要想深入了解艺术品的内在创作源泉与历史文化内涵,需要积极调动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思想,才能真切感受来自于艺术品的美。人类的审美情感是移情的产物,展现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便是对事物欣赏具有情感性,将个人强烈的情感主观意识移情于各类客观事物,美术欣赏教育活动应当源于生活,充满生活气息,将对生活体悟的各种情感特质始终洋溢于欣赏活动中,通过艺术创作的过程让大众得以感知。
2. 学前美术欣赏教育应具有审美 直觉性
对于成人而言,直觉有象征性直觉和内省性直觉两种形式。象征性直觉主要是针对某种情景及其表象的外在形状,自由地转化成为有对应关系的情感化人生意味和情感化真理意味。内省性直觉主要是针对审美主体自己内在精神状态,体悟观照对象外化蕴含的情感,将感性直觉上升到理性直觉,借以用事物的外在形象来表述。直觉性的审美方式贯穿于美术欣赏教育的过程中,对于艺术品的感悟和理解,是基于在理性把握的基础之上,把审美对象升华,同时又融入了自身的审美理念和思想情趣,达到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全新融合。
3. 学前美术欣赏教育应具有感知 通感性
通感指的是在文艺创作与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不同感官相互沟通,触发各类感觉系统共鸣的一种现象。在美术欣赏教育的过程中,只是老师单纯讲述、观察作品的内容,未免显得单调乏味,因此可调动欣赏者的各类感官,配合与作品意境相契合的音乐、舞蹈、文学作品作为辅助,运用多元化艺术综合审美欣赏方式,使教学对象在欣赏活动中打通视觉、感觉、听觉、肢体语言等多重感官体悟,多元化地感受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内涵。
三、学前美术欣赏教学体系的特点
现阶段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基本没有独立开设“美术欣赏”课程,“美术欣赏”课只是依附于随堂的绘画技能教学中,导致学生美术欣赏知识匮乏,只一味追求美术技能上的训练,严重缺乏全面系统的美术理论。比之美术技能方面的专业技巧掌握程度来说,体悟与鉴赏美的能力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建构美术欣赏教学体系是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而学前美术欣赏教学体系应具有如下特点:
1. 教学内容设置的合理化
当前高校学前美术课程所涉及的领域包涵了美术创作、手工制作、美术鉴赏三个板块的教学,然而目前普遍是以绘画技能训练为主唱独角戏,造成学生在美术欣赏领域方面专业知识的缺失。因此应当对课程以及课时进行合理化配置,保证三个领域之间的相对均衡。
2. 教学领域涉及的多元化
学前美术教育应当与各门学科之间相互交融、综合运用。熟悉多种交叉学科,以及了解国内外艺术文化多元发展的艺术教育方式,对于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和未来国际化的公民非常必要。
3. 教育思维理念的创新化
“美术教育,如在儿童早期施行的话,便很可能造就出富有创造力和适应力的人。”艺术的生命力来自于创造和想象,当代师范教育更应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孕育儿童基本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摇篮。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重点应更多落实到审美品格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
四、构建学前美术欣赏教学体系的途径
在美术欣赏教学实践中,应当结合学前教育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紧扣学科特点,采取最有效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建构美术欣赏教学体系,强调基本审美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欣赏能力,全面提高当代幼儿教师的综合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其教学体系构建的实施途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课程内容立体化
“美术欣赏”课程在高校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中的体系构建,具体涵盖以下内容。其一,美的历程之中国篇,对于中国美术作品部分的选择性欣赏。结合学前美术独特的审美性特征,以儿童独特的视角去欣赏与剖析这些美术作品。尽可能地与美术技能课以及手工课的训练相呼应,例如对彩陶艺术、青铜艺术等想象力的生发,与儿童彩泥、陶艺的结合; 对画像砖艺术、壁画艺术、石窟雕塑艺术的线条和特征性,与线描、儿童版画相结合。其二,美的历程之西洋篇,对于外国美术作品部分的选择性欣赏。结合学前美术独特的审美性特征,系统地对中外美术优秀作品进行了解、欣赏、分析,使受教育者在对各类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中去感受、体验、联想、分析与判断中,提高审美能力。例如对印象主义与新印象主义艺术作品对于醉心与色彩与光线,重用图式来表达观念和情绪的理解,与水粉装饰性绘画的各类技法相融合。
2. 课程组织类型多元化
“在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通过与大师作品的接触、对话,加之教师的不断引领、提升,儿童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学习、模仿、借鉴艺术大师的构图、线条、造型、色彩运用及艺术表现方式,并将其迁移到自己的美术创作中,无形中也可以提升幼儿的审美创造力。”“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方式应灵活多元化,将课堂独立授课式与渗透式相融合。课堂独立授课式在目前的学前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最为常见。通常是先对艺术作品的内容、表现形式、表现内容进行以教师理念为主导的理论性介绍,之后以某种艺术创作角度作为落脚点,引发一个论点,进而深入讨论蕴含于画作中的隐形的人文思想与内涵价值,最后鼓励学生尝试学习作品中的创作手法与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半临摹式创作。这种课程组织形式能够从理论体系上深入透彻地将作品进行分析的,适宜美术欣赏教学的基础性学习方式。课堂渗透授课式是将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生活、自然科学等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方式,它使各门学科在发挥各自本体功能的基础上相互促进、相 互渗透。
五、体系构建的实践意义
1. 促进当代师范生综合审美能力的发展
我们的教育目的不是让学生记住某一幅画作和画作的作者是谁,而是应当培养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中各类美的艺术家眼睛,培养一个能够解读各类艺术品基本思维方式的头脑,培养一颗善于体验各类艺术审美的心灵。将美术教育上升到审美教育的理论层面,其核心就是对于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美术欣赏的教育意义在于使当代大学生在理解各类艺术作品形式美、内容美、艺术美的基础上,激发出个体内心表达美的欲望,具有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感悟美的一系列审美能力。
2. 促进当代师范生人格的和谐发展
优秀的艺术作品是人类精神文化的卓越成果,蕴含着每一段时期的人文、历史、文化的精神内涵,更凝结了创作者丰富而热烈的情感。通过鉴赏每一段历史时期的各类艺术作品,像体验了一场净化心灵的情感之旅,潜移默化地被蕴含于画作中的美好情感所打动。各类艺术品表层下的不同文化、历史、文化价值观,隐含着相同的人类文明,体现着人类发展进步的轨迹。美术欣赏的深入式教学能够促进当代师范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丰富其内外精神世界。
新时期背景下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当与时俱进,合理进行美术教学的课程资源配置,开设学前美术鉴赏教学的专业必修课,将美术欣赏和美育能力培养放在一个系统性的结构中加以强化,包括学时的合理配置,教学内容多跨度的精心搭配与构思,使其成为具有学前教育特色的“美术欣赏”课程体系。
[参 考 文 献 ]
[1][美]罗恩菲德. 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 长沙: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边霞. 幼儿园美术教育与课程设计[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学前教育美术专业鉴赏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学前教育美术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