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1-04-05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农村经济管理论文文章《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管理的问题与对策》,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产业结构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对我国农业经济管理进行改革,进而保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等方式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经济管理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加强政府引导、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健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监督管理体制等对策,进而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建设;经济管理;农业信息化;产业结构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对于我国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我国农业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国家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徐辉等学者幢1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发重要。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逐渐增长以及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难题。在此背景之下党的十六大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且把“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作为我国2l世纪上半叶农业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2015年2月1曰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首次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连续12年聚焦“三农”,这显示出在我国目前农业资源短缺、农田开发过度、农田污染严重等严峻形势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因此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对农业现代化建设进行有效管理,进而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管理要解决的难题旧J。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与实地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目前农业现代化建设当的经济管理方式以及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指出经济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以期通过不断加强经济管理,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现状
农业现代化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科学技术的不断引入、先进管理方法的应用、市场管理引导机制的建立,运用现代化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升级改造,使传统农业逐渐演变为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持续化的具备现代科技特征的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现代化经济管理对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引导作用。祁春节等学者∞‘的研究指出,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程度的不断加深,农业现代化经济管理研究的规模以及深度也在不断扩大。农业经济管理是指通过可续发展手段对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农业生产所涉及的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组织以及实施,并最终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1。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管理对于农业现代化贡献率约为186%,这说明,经济管理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引导与整合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关注程度的日益提升,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相关学者已经将低碳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发展理念渗透到农业现代化经济管理的范畴内,认为在农业生产中只有通过合理的经济管理措施才能对农业现代化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以河南省为例,目前河南省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要求做到“农业经济效益与农业生态效益并重”、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对于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规划。
二、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管理存在问题
(一)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我国现行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却带有很大的计划经济特征,例如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当中,我国对不同地域的粮食种植以及其他相关农产品种植采取定额制度,这导致现行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无法与市场经济很好融合。研究表明,自200s年以来我国每年的农村工作会议都多次提出要完善相关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坚持走现代化管理模式。这说明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以及相关体制建设已经落后于农业发展,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的要求,而不合理的农业经济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农业经济管理观念落后
曹飞等学者伸。的研究指出,尽管我国早已提出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概念并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开始推广,但是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信息管理水平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其主要原因在于广大基层工作者的农业经济管理观念落后,没有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例如农产品质量问题、农业生产中技术问题、农产品深加工以及销售问题等问题都受制于农业经济管理观念落后的制约。因此改变农业经济管理观念以及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是提升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急需解决的难题。
(三)农业经济管理重“数量”轻“质量”
在我国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以往只重视数量的增长即注重粮食等农产品数量的增长,而长期忽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在这一错误理念的引导下,我国长期以来以农业产量作为核心,虽然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建国之初粮食短缺的问题,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这一错误理念导致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一味地追求农产品产量而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而大量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在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也对当地的土壤生态、水环境等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并且由于农药等的大量使用导致相关农产品上农药残留大量超标,这种现象导致我国相关农产品的价格较国际平均价格偏低,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状况(图1)。并且由于在农业生产中过度追求数量的提高,过多地引进外来高产品种,过多地使用农药化肥等导致本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四)经济管理信息化薄弱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信息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方方面面,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作量。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显著,较高的农业信息化可以为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提供大量的即时信息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而作为农业现代化指向的农业经济管理,其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基于此,目前农业经济管理也逐步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旧。以美国为例,基于美国发达的互联网环境以及普及的通信技术手段,目前美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最高,约为76.5%,日本次之约为68.4%,而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仅为23.S%,远低于其他国家。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获取量的快慢以及多少对于企业竞争力而言至关重要。因此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对于不同国家农业发展以及与其相关的农业企业、个体的经济利益具有重要影响。信息技术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农业生产中信息的不对称,而经济活动中信息的不对称最终会严重影响农业发展。
三、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对策
(一)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对于农业的推动作用越发明显,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愈加突出。因此,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的发展;没有健全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农业现代化就无法正常推进。在农业经济管理建设中首先要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变革,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改变以往单纯追求农业数量增长的错误方式,提高农业产品质量。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对生态农业、低碳农业、高效农业的引导力度。例如通过建设多元化、多产业链结合、纵向农业的新型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同时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中要注重对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生态效益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生态农业应建立不同于传统农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以及评价体系。
(二)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
相关文献表明,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信息化农业的方向转变。国内外经验表明,通过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中各种要素进行智能化、精确化、科学化控制对于提高农业收益至关重要。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经济管理。l、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相比于其他农业技术,农业信息对于从业者具有较高的要求,而目前农村广大地区对于农业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首先应采取有效措施,例如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加强政府备部门对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以及接受程度,然后再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在农业生产中进行普及。2、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属于高投入行业,其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这就要求相关地区采取有效措施,例如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加大社会资金募集等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三)加大农业现代化建设科技投入
相关研究表明,自2000年以来,科技对于经济的贡献率每年均以30%的速度递增。农业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农业科技化、技术化。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科技对于农业现代化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科学技术加强农业经济管理,进而实现相关农产品产量、质量的提高,农业经济管理通过科技手段加强对市场的监控以及引导,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科技投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加强农业经济专业性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并通过其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作为农业科技的推广者,农业科技以及农业信息专业人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相关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加大科学技术研发投入力度。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通过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与培育实现农业现代化。
(四)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数据库建设
农业信息化建立在农业科技硬件基础设施之上,而作为软件的农业经济数据库对农业经济管理而言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整理,对相关领域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等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而基础数据库正是进行农业经济管理分析的基础,一般而言,基础数据库中相关数据来源于同一时间不同地区,能够正确反映该时间段内的农业现状,因此基础数据库是企业、农户制定生产计划、物资消耗以及成本核算的基础,是企业加强自身内部监控,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参考。准确的农业经济数据库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因此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应注重对相关农业经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例如通过设立相关部门以专门收集农业相关数据,并定期录入农业数据库;建立健全完善的农业经济数据库分析整理部门,对收集得到的大量农业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为相关农业经济管理提供坚实依据。
(五)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地区发展不协调、农业发展不平衡、农业发展持续性差、农业发展与农村发展脱节现象严重等诸多农业发展问题。而作为农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农业产业化建设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对某一地区内的备种生产要素进行合理搭配,通过农业经济管理的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发展、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等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l、建设市场化农业。在我国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一直以个人需求作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但是随着农业市场化的不断进行,这种小农经济已经不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其也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因此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必须以农业经济管理为引导,加强市场化农业的建设。例如通过农业经济管理加强对农业的产业化引导,以农业经济管理为导向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合理调整,进而通过农业产业化引导区内农业生产按照市场需求进行。2、建设社会化农业。农业产业化是将传统农业生产中的小规模、隔离式农业生产转变为按照农业发展以及市场需求规律进行的集约型社会化农业。例如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农业经济管理对农业产业化链条中的不同农业生产构建进行合理配置,按照市场需求将其整合为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紧密关联的具有一定规模,能够抵抗一定市场风险的社会化农业。
四、结语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并提出“加快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这说明我国目前的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着诸多困难,同时也说明农业现代化建设对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农业经济管理问题尤为突出,相比其他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因素而言,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在观念、理论、实践等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落后的农业经济管理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普及以及开展。由于落后的农业经济管理导致在农业生产中注重农业产量的提高,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忽视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忽视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因此,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应改变以往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通过对发达国家先进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研究,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通过全面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加大科技投入,培养农业信息高科技人才等措施缩小在农业经济管理领域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升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管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分析——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武夷学院学报,2013(1):107一109
[2]徐辉,黎东升.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lO(12):59--61.
[3]杨列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的前沿问题与资助方向[J]中国科学基金,2004(3):36
[4]代金玲.农业经济管理中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J].现代农业,2011(5):124.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农村经济管理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