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表明,在创新实验项目组织和实施中,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创新实验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担心影响学习,而不愿意参加创新实验;另有部分学生因为没有合理协调创新实验课题和学习的关系,影响到学习效果,最后只能无奈放弃;甚至部分学生获得了资助而[4]。上述行为没有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对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带来负面影响。为了能更好地了解我校学生参与创新实验对器官系统课程学习的影响,我们借助网络问卷的形式对部分参与创新实验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共计 70份,调查显示95%以上的学生会主动学习与课题相关知识,甚至拓展至疾病的发病现状、解剖结构、组织学观察、病理 学 改 变、统 计 学 分 析 等 多 方 面 的 知 识,且80%以上的学生表示所查阅内容与后续课堂教学内容相关联,90%以上的学生表示参与创新实验提高了他们自身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以上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医学生在参加医学创新实验课题的过程中,通过查阅文献确定选题、撰写申请书、开展实验及写作论文等环节的锻炼,对于当前医学院校普遍开展的器官系统教学效果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
2 学生参与创新实验课题的收获及其对器官系统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
2.1 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其自主学习 能力,为器官系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与创新实验课题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例如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熟练地运用各大文献数据库,如万方、维普、PubMed、爱思唯尔、丁香园、Europe PMC等进行文献的检索获取,使用endnote等进行文献管理,还能克服其对英文文献的恐惧心理,提高医学英语水平。由于器官系统教学对知识进行了整合处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这就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参加创新实验前期查阅文献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主动获取和学习相关的知识,并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不仅能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能逐步养成对知识自主构建的习惯。例如,笔者所参与的创新实验课题与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相关,AD 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查阅文献时我们从不同角度学习了与 AD 相关的各种知识,涉及解剖学(大体形态)、组织学(微观改变)、生理学(功能)、病理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对其进行理解和积累,将为后续器官系统课程的学习,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学习打下基础。
2.2 锻炼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其更好地适应器官系统教学模式
申请书所涉及的内容广泛而深入,它的撰写要求学生将申请书各部分内容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统筹安排,全面兼顾。这恰恰符合系统思维的整体性原则[5]。此外,系统思维是一个立体性的思维,要求把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有机统一起来。相对而言,创新实验比较注重纵向思维,针对某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而器官系统教学更侧重于横向思维,囊括了不同系统中多种疾病的相关知识,将每种疾病均按照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等顺序展开学习。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学生将深入了解更多与该课题相关的知识,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全局观意识,培养其整体性的思维方式,从而拓展了知识的纬度,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器官系统疾病整合的模式,学习器官系统知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完成课题申请书的撰写,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激发其创新思维能力。而在器官系统教学模式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器官系统教学这种整合课程对知识创新性地进行全面的重组整合,不仅使学生在早期可以学习到大量医学基础知识,还可以让他们尽早接触最新的临床诊疗手段和方法,为将来在临床工作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此外,在器官系统教学中对基础实验进行改革,所涉及的实验不再仅仅是经典的验证性实验,也加入了更多的综合实验,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在器官系统教学和创新实验课题两者的协同作用下得到提升,有利于学生创新实验的开展和器官系统课程的学习,使他们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
2.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巩固其所学器官系统课程知识,加深其对器官系统教学模式的理解
科研实验为医学生提供大量动手操作的机会,通过对复制细胞、动物模型,处理样本和制作玻片等的练习,熟悉并掌握了教学中所学的制片染色、免疫组化等实验基本操作以及麻醉、给药、手术缝合等基本临床技能,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操作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弥补学时不足带来的操作 遗 忘、生 疏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其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对科研的兴趣爱好。同时,创新实验的导师制有利于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一旦学生遇到任何实验上的问题,导师可以及时进行解答,或者是导师引导小组讨论得出结论,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班 教学的 不足。在假期时,笔者所在的小组经常就实验的问题与导师一起以电话会议的形式进行讨论。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步养成科研的习惯和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此外,导师也是专业课教师,部分导师还参与器官系统教材的编写工作,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度较好。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科研指导的同时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对教材的学习,
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发现器官系统教材与创新实验所涉及知识的相关性,从而丰富实验的理论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器官系统教学的过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可以在实验阶段得到验证,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例如,作者最初在做大鼠的灌流固定的实验过程中,发现不断有液体从大鼠的鼻和嘴中流出,导致固定的效果不是很好。在复习循环系统相关知识并对上述问题加以分析后,判定因为针刺入左心室时位置偏右,刺入了右心室,导致液体进入肺循环,最后经呼吸道流出,在找到原因并对该问题加以重视和改进后,课题组灌流固定的效果得到了很大改善。由此可见,在开展创新实验过程中,不仅再次复习巩固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可对这些知识进行灵活地运用,解释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达到了深刻理解器官系统教学内容的目的。在开展具体的实验操作时,由于课题涉及神经系统疾病知识,课题组成员将对大脑的解剖结构尤其是海马的结构更加熟悉,对于阿尔兹海默症大脑海马的病理改变(神经纤维缠结、神经元减少以及淀粉样物质沉淀)和临床表现更加清楚,通过行为学观察和切片大脑镜检,确认病理改变,并使用黄体酮进行治疗干预。整个实验的流程安排与器官系统教学关于神经系统教材的安排基本吻合(形态→结构→功能→病理→疾病→治疗)。这不仅仅扩增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能让学生提前了解掌握相关疾病的学习过程和思路,并以这种更加具体的形式加深了对器官系统教学模式的理解。
2.4 有利于医学生提前熟悉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要求和相关术语要求,并加深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
无论是结题报告或论文,都要求对之前的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在撰写和修改论文的过程中,学生能在论文书写格式、用词及语言逻辑和分析方面获得较大进步,这对于有毕业论文要求的医学生完成高质量论文而言是有极大帮助的;而对于临床医学等专业的医学生,尽管他们没有毕业论文的要求,但这一过程锻炼了语言写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对于日后实习阶段撰写病历文书等工作仍有很大帮助[2]。此外,学生通过论文撰写还能够获得将科研设想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成就感,
同时也体会到整个过程的艰辛。经过论文撰写环节,学生对于器官系统学习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及各种统计数据,不再将其视为需要学习和记忆的负担,而是体会到其得来的不易并深刻理解其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并且,由于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及实践能力,对于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加以诠释,在实验课/见习课中踊跃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够调动课堂氛围,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3 结语
总之,在创新实验的不同环节开展扎实的工作,医学生不仅能够从创新实验过程中培养科研意识及严谨的科学态度,还锻炼了其自主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8],这些能力的提升将可提高学生对于器官系统课程的学习效果,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医学人才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当前能够体验到创新实验对于器官系统学习具有促进作用的学生范围比较局限。统计2019年的立项名单,发现有10%左右的学生参加了校级的创新实验;除此之外,各学院也均组织开展了院级创新实验项目,以支持本科生开展科研工作。但其覆盖率仍需进一步提高。原因主要如下:首先,创新实验的申请有筛选机制,通过立项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数有限,撰写申请书之后能够得到锻炼者仅针对这部分学生而言,其覆盖面尚需扩大;其次,部分学生担心进行创新实验会影响到对器官系统的学习,因而对参与创新实验望而却步;另一方面,每项课题所涉及的病症往往局限于一个系统,学生所学习的相关知识也就相对局限。针对以上问题,希望学校能够增加资助的项目数,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学生能够参与进来;同时,可以定期举行交流会,让不同研究方向的小组汇报其课题相关知识及其实验进展,并由相关教师进行点评补充,以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器 官系统 知识。综上所述,医学创新实验课题的开展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互相配合,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以充分发挥创新实验对于器官系统课程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梅武轩,高卉,胡振武,等.临床医学专业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与预防医学课程整合的初步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7):46-48.
[2]向琳,董志,徐晨,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模式探讨[J].医学与哲学,2015,36(23):72-75.
[3]张莹,徐军,梅松丽,等.以课程考核改革为突破口提高医学生临床胜任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