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能力外,超自然信仰与心理弹性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实用信仰与接受变化呈显著负相关,与精神影响呈正相关;社会信仰与 心 理 弹 性 各 维 度 都 在 0.01 水 平 (双侧)上显著正相关。总体精神信仰也与心理弹性各维度都呈显著正相关。总体心理弹性与社会信仰和总体精神信仰方面相关显著,在超自然信仰与实用信仰方面相关不显著。
以1 581名大学生心理弹性得分为因变量,以精神信仰的超自然信仰、社会信仰和实用信仰得分为预测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只有社会信仰满足进入标准。社会信仰得分能够预测心理弹性9.7%的变异量,通过对回归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在α=0.05 水平上,社会信仰维度进入心理弹性回归方程(F=170.462,P<0.001),这说明,本研究中该回归模型是显著的,具有统计学意义,即社会信仰能够很好正向预测心理弹性水平。
3 讨论
3.1 人口学变量的精神信仰和心理弹性差异分析
(1)性别在大学生精神信仰及心理弹性各维度上存在某些差异在大学生精神信仰及心理弹性各维度得分上,不同性别大学生超自然信仰和实用信仰存在显著差异,在精神信仰维度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中超自然信仰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生比女生更信奉实用信仰,这与已有研究一致。由于女生先天更为敏感细腻,更容易被说服,因此更容易有神灵崇拜。在心理弹性各维度及其总分上,男生均显著高于女生,与已有研究一致,这说明相比较于女生,男生在面临困难或挑战中对于自身力量更为自信,能看到问题的积极方面,自我控制,自我把握能力更强。(2)不同年级大学生在精神信仰的三个维度和心理弹性的接受变化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超自然信仰方面,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的超自然信仰呈上升趋势。宋川兴在不同年级和专业大学生在精神信仰上的研究指出,大一、大二学生在超自然信仰上差异不显著,这与本研究不一致。但临近毕业的学生得分要高于大一、大二的学生,这与已有结果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就业压力的变化,临近毕业的学生面临着人生当中的许多重大挑战,由于难以适应自身角色的变化,会出现许多问题,因此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宗教、神灵的信仰上面,以此寻 求 心灵的慰藉。在实用信仰方面,大学生的实用信仰随着年级的增长呈上升趋势。随着社会经验的丰富,许多学生开始对物质生活有了更深刻 的认 识。在 社 会信仰方面,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的社会信仰呈下降趋势。受复杂多样网络信息的冲击,个人心理机制的渐渐成熟,同时生活、学习和就业压力的增加,容易将自身遇到的不公平待遇、挫折和听到负性事件归于社会因素,因此随着年级的增长,受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影响,社会信仰出现波动,越不容易产生较强的社会信仰,这也提示我们在高年级更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处理挫折情绪。在心理弹性接受变化的维度上,大一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二的学生,这是由于大一学生刚进入大学,对大学生活充满好奇,思想上、行动上也更为活跃,更加能接受现有生活的变化。
3.2 当代大学精神信仰以社会信仰为主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在三种精神信仰中,社会信仰得分最高,其次是实用信仰,超自然信仰得分最低,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社会信仰中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政治信仰与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忠君”“报国”的思想早已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脑海当中,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依旧要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民族的信仰,伟大的共产党的信仰,就是我们就是当代大学生主要的信仰。而当代大学生因从小接受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无神论”思想的教育,比较少受到来自佛教、基督教等宗教的影响,因此
超自然信仰得分最低。
3.3 社会信仰与心理弹性呈显著正相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信仰与总体心理弹性相关显著,说明对于大学生对于国家、民族、政治的信仰越高,其心理弹性也越高,就能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社会信仰越高的个体,对未来充满信心,认为国家和民族是其坚强的后盾,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拥有乐观、积极助人、诚信友善的美好品质,有良好的社会支持,面对挫折时有更多的应对方法和正能量,因此心理健康水平更高。
3.4 社会信仰对于心理弹性的预测作用
进一步使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社会信仰对心理弹性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社会信仰得分高的个体,心理弹性水平也就越高,在日常生活中会积极主动地应对压力。因此,学校要正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培养大学生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和政治信仰。一个对民族、国家和政治充满激情与热爱的大学生,当面临巨大生活压力、重大挫折与逆境时,他对祖国的爱及其强大的民族自尊心会成为他们战胜困难的强大精神动,进而促进其心理健康的成熟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月清.精 神 信 仰 的 心 理 学 阐 述 [J].职 业 教 育 研 究,2012,79,295-296.
[2]韩黎,廖传景,郑涌.大学生精 神 信 仰 及 心 理 韧 性 现 状 及 相互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4,(3):275-278.
[3]宋兴川,金盛华.大学生精神信仰的现状研究[J].心理科学,2004(4):10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