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国内首批论文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农业经济学论文 > 新时代背景下论民国时期农业经济学的传播

新时代背景下论民国时期农业经济学的传播

时间:2021-03-27 09:06 | 栏目:农业经济学论文 | 浏览:

硕士论文网第2021-03-27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农业经济学论文文章《新时代背景下论民国时期农业经济学的传播》,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近年来有关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学的研究逐渐引起世人关注,并有了一定成果。但以往的研究较多集中于农业经济教育、部分有较大影响的农业经济学家等。然而,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其在民国时期是怎么传播的,尚缺乏足够的关注。本文以此为题,对民国时期农业经济学的传播作一探讨。每一学科的兴起必然有其传播的主体与载体。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日益破败,社会各界纷纷将目光投向农村,形成了农村经济研究的高潮,有关农业经济的刊物及译、论著也不断涌现。1. 这一时期农业经济学传播主体主要有三大传播机构、两大传播群体就传播机构而言,主要有: ①高等院校。高等院校是较早进行农业经济学传播的教学与研究机构,而且学科建设意识最强、最明确,也是此学科传播与建设的主体。至1920 年代左右,有关高校相继设立了农业经济系,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及农业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成就,不仅传播普及了农业经济学知识,还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农业经济学人才。②民间团体。这一时期涌现出众多如中华农学会、中国农学社、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等全国及区域性民间农业经济研究团体。这些社团大多以关注农村、救济农村为旨归,在传播和普及、应用农业经济学知识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而“以研究中国农村经济底结构为宗旨”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农业经济学的主要缔造者。③政府机构。国民政府对农业经济的支持与参与为此学科的兴起及传播提供了一定的政治和社会条件。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有感于农村经济的衰败,实施了一系列复兴农村的计划,一些部门开始做农村经济的调研工作。虽然这些政府部门不是农业经济学的专门研究机构,但从事了大量的农村经济调查研究,为此学科的传播及发展奠定了基础。正是由于国民政府对高等院校农业经济的科研与教育采取了支持鼓励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促成了这一学科的发展乃至繁荣。如1943 年,鉴于金陵大学农学院在农业教育方面的贡献,教育部特颁令予以褒奖 。就传播群体而言,主要是: ①教会及外国学者。民国初年,西方教会组织派遣一批人员来中国从事农业改良和推广工作,同时也传播了西方农业经济学知识。卜凯既是这一时期受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派遣来到中国。他在金陵大学任教的二十余年间致力于中国农业经济的教学和研究,被认为是民国时期农业经济学的权威,“国民党政府将他的主要著作《中国农场经济》指定为农业大学的教科书。全国解放以前各大学的农业经济教授,几乎都是卜凯的学生”。此外,卜凯还利用与美国各高校的友好联系,邀请很多有声望的外国学者来系任教或讲学,1930—1937 年,先后有十九位外国学者到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工作[4]。②留学生群体。民国时期,在农业经济学传播与建立进程中留学生无疑充当着重要角色,这一时期有影响的农业经济学者大多都有留学经历。
新时代背景下论民国时期农业经济学的传播
  例如,中国农业经济学科先驱许璇于清末留学日本; 著名农业经济学家董时进、唐启宇于1920 年代初赴美留学,获康奈尔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学位。此外,金陵大学作为中国较早开展农业经济教学和研究的机构之一,在选派留学生方面贡献突出,如徐澄、乔启明、杨蔚、刘澜涛、应廉耕、崔毓俊、沈宪耀和王立我等先后被派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这些留学生在金陵大学时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农村调查实践经验,而留学经历又进一步加强了其理论基础,提高了科研能力,很多人都成为农业经济学领域的权威。2. 这一时期农业经济学的传播载体主要是期刊及译、论著在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研究高潮中,各机关、团体创办的有关刊物多达百余种,根据刊物发行机构性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高校类、政府类和民间团体类。①农科学校及其他高校农学院发行的刊物。随着各高校农学院的成立,农业经济学也成为各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部分,很多高校农学院发行了自己的刊物。这些刊物主要是介绍此学科知识,刊载当时农业经济调查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学术研究、教学为主要目的。②政府类刊物。国民政府一些新设的农村调查研究机构和其他许多农林部门在进行农村经济调查同时,也纷纷发行了各自的刊物。这类刊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国民政府中央机关发行的刊物。这类刊物影响大,发行时间也较长。如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发行的《农业推广》及实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主办发行的《农情报告》等。第二类是地方政府以及一些实验区发行的刊物。这类刊物种类繁杂,发行者主要为各省的农工厅、农矿厅、农村合作组织、实验区及其他农业推广改进部门,就其影响和发行时间而言,虽远不能和第一类相比,但也自有很强的地方性。如浙江省农林改良总场发行《新农村》及福建省农业改进处发行了《福建省农业统计资料》等。③民间学术团体发行的农业经济研究刊物。这类刊物种类繁多,其影响范围、发行时间长短依各团体情况而参差不齐。较有影响的有中华农学会发行的《中华农学会丛刊》、农村教育改进社发行的《新农村》及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创办的《中国农村》等。
  虽然这些刊物情况各异,但综而观之有以下特点:①内容上,无论是哪类刊物,农村经济调查都是其中刊载的重要部分。大多刊物不仅设有调查专栏,而且还不定期发行调查专刊,这也反应了当时各农村经济研究组织的主要工作内容。②时间上长短不一。此时农业经济刊物的繁荣主要是受社会潮流所鼓动,但因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定及经费无法保证等问题,许多刊物往往维持不了一年便被迫停刊。③风格上,这些刊物的发行者身份极为复杂,包括了当时持各种政治和社会主张的组织及个人,而且各组织性质也有很大差异,因此这些刊物各有其宗旨及特色。④由于农村经济衰败的时代背景,无论这些刊物有何特色、持何种政治和社会主张,均以关注农村、救济农村为目的。从这一时期出版的农业经济学论著来看,学者们经历了一个从译介西方农业经济学著作到开始撰写中国本土农业经济学教材的历程。在农业经济学传入中国之初,所用教材基本是由外国论著翻译过来的。从各国译著的比例来看,大多是美国、日本、苏联的农业经济学论著,由于日本农业经济学主要是受苏、美影响,因此中国农业经济学主要是受美、苏两国影响,并最终形成以卜凯为代表的中国美国农业经济学及以陈翰笙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农业经济学并立并存的格局。从两个学派论著的比例来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农业经济学的论著并不多,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学派建立其学说的途径有所差异,卜凯代表的美国农业经济学是在高校建立其学说,学科建设意识较强; 而以陈翰笙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农业经济学则是通过对卜凯等其他各流派的批判中确立学说,其理论主要体现在批判性文章中,尚缺乏系统的学科建设意识。故这些农业经济学论著中多为充当高校教科书的卜凯一派学说的论著。随着西方农业经济学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人们很快发现完全套用西方农业经济学对改变中国破败的农村经济并无实际意义,中国必须要建设适合本国农村情形的农业社会科学。为此,部分学者开始根据中国农村实地调查资料编写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经济学教材,并逐渐在农业经济学的传播中居于主体地位。从现有已知材料来源来看,无论这些论著从属哪个学说体系,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注重从中国农村经济实际问题出发,以农村经济调查为基础编著。从这些论著的编写方式与特点看,作者多是鉴于农业经济学书籍的缺乏而致力于撰著,其目的是为了传播和普及农业经济学基本知识。从编纂方式来看,大多是从讲义而来,编著的用途多是为了当作教科书,而内容也相对较简单。如薛暮桥的《农村经济常识》一书是他在广西师范专科学校时编写的教学大纲基础上整理而成,《农村经济底基本知识》一书则是有感于廖谦珂《农业经济学》译本理论的深奥和篇幅的庞大,而抽出其中最重要的部分辑成的一本适合中国文化教育水平的通俗读物。王一蛟亦云,其书编写目的“全为便于讲授及学生参考用……俾初学农业经济学而及一般青年学子,对农业经济学,得一概念而已。
 
  近代是中国社会转型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起步时期。然而在这个进程中,中国农村经济由于外国资本的进入、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大批农户的破产而开始衰败,社会各界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农村,他们持不同理论,从各自立场,以不同方法去研究农村经济破败的根源,寻求救济良方。在此背景下,民国时期农业经济学的传播便具有如下特点:1. 传播发展迅速、规模大。20 世纪初,农业经济研究的实用性及方法、对象的多样性。农业经济学是在中国农村经济日益破败的时代背景下兴起的,因此这一学科的创建带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功利性,更关注所研究的问题是否可以挽救农村经济,而对这一学科学术上的研究却放在一个次要的位置。从当时农业经济学书籍的内容来看,学术界并不急于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而是本着哪个有用便拿来研究的原则,寻求农村经济衰败的根源与救济的方法。故而民国农业经济学研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社会各界纷纷参与到农村经济的研究与讨论中,所持的理论不同,方法各异,研究对象也五花八门。民国时期,农业经济学的传播与建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中国农业经济学的出现并非农业经济繁荣的产物,而是作为挽救农村经济的手段被引入和传播的。虽然学科体系庞杂,但对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形成了一定认识,在大量农村经济调查的基础上有意识编写中国本土化农业经济学论著,证明近代农业经济学作为一独立学科在该时期形成。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新时代背景下论民国时期农业经济学的传播》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农业经济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