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国内首批论文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国际贸易 > 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论文 > 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效率、空间溢出与国际贸易强度

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效率、空间溢出与国际贸易强度

时间:2021-03-24 15:27 | 栏目: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论文 | 浏览:

硕士论文网第2021-03-24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论文文章《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效率、空间溢出与国际贸易强度》,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在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由规模向质量方向转型的背景下,产业模式正在由粗放向集约方向发展升级。高技术产业作为知识、人才等高端要素密集型产业,也是各地新旧动能转换的有力抓手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同时,国际单边保护主义抬头,很多国家纷纷采取隐蔽性更强、透明度更低的技术贸易壁垒,中国高技术产业所面临竞争与挑战日趋严峻,虽然参与国际贸易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意识与创新动力,但也存在如生物、医药等部分高技术产业起步较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若盲目进入国际贸易市场,容易受到强势企业的打压或挤兑。因此,是否需要对类似高技术产业采取一定扶持与保护? 高技术产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创新效率越高的高技术产业的国际贸易强度是否也越大? 各省在空间上是否能够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 以上问题均为本文研究的内容。
  国际贸易与创新一直都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研究主题。研究发现,出口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率均高于非出口企业。Helpman 等( 1997) 利用发展中国家数据,实证发现发展中国家通过与工业化国家的进口贸易显著提升了自身的创新效率。Cassiman 等( 2010) 则发现西班牙出口企业的创新水平越高就越能促进其贸易量的增长。Grossman 等( 2014) 指出在异质性的经济环境中,国际贸易与生产效率之间的联系会受到知识溢出、市场规模、技术扩散、竞争水平等传统渠道的影响。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可以淘汰低效企业,并促使生存下来的企业进行更多创新( Bloom et al,2016) 。但是,国内有学者研究发现很多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显著低于内销型企业,即存在着“生产率悖论”现象( 范剑勇 等,2013; 汤二子,2017) 。也有研究认为,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扩散或知识溢出。Coe 等( 1995) 构建了理论模型,证实东道国可以通过国际贸易的溢出效应来提高本国的创新水平。Baldwin 等( 2008) 基于扩展的内生增长模型,证明国际贸易对企业的“自选择”效应依赖于知识溢出的形式。Grossman 等( 2014) 发现在国际知识溢出模式下,开放经济体的创新和增长均高于封闭经济体。Sampson( 2015) 发现,国际贸易驱动下的“自选择”效应加速了知识溢出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方希桦等( 2004) 实证发现,贸易国的研发投入可以通过进口贸易的溢出效应提升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李平等( 2010) 、刘钧霆等( 2018,2019) 发现出口贸易的水平溢出效应有利于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从空间维度来看,徐德英( 2017) 认为,中国各省( 区、市) 创新效率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国际贸易的溢出效应对各省( 区、市) 创新效率正向作用最强。邵朝对等( 2017) 研究发现各地区参与进口贸易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此外,还有学者发现空间溢出效应会显著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知识溢出是提高区域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白俊红 等 2015; 赵庆 2017; 王崇锋,2015) 。综上,以往研究多为国际贸易对创新的影响作用或溢出效应,而创新能力或效率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且容易忽视区域分割条件下各地区间国际贸易与创新的差异化特征。
  因此,本文将从空间视阈分析创新效率对各省( 区、市) 高技术产业国际贸易强度的影响与溢出效应,并验证创新效率对国际贸易强度的门槛效应,最后对比四大经济区的差异化表现图 1 中创新效率大致可以分为三大周期: 第 1 周期( 2000—2007 年) 、第 2 周期( 2007—2011 年) 、第 3 周期( 2011—2016 年) 。三大周期中创新效率均呈现先降后升的波动态势,且大致分别在 2005 年、2008 年、2015 年出现波谷。可能是随着中国加入 WTO,高技术产业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国内高技术市场产生较强冲击,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相对供应不足,制约了高技术产业规模效应的发挥。
 
2000—2016 年四大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变化趋势
  控制变量对高技术产业国际贸易强度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其中 compet 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可能是虽然各省( 区、市) 积极鼓励高技术产业参与国际贸易活动,但本地企业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实力不强,准备不充分,知识产权重视程度和专利保护意识较薄弱,对外国产品标准、法律体制、运行规则等不够熟悉,在发生侵权或法律纠纷时往往处于被动。另外,有的外国寡头可能凭借自身技术垄断实力,抢夺国内高端人才与市场,挤压国内中小型高技术企业的创新生存空间,降低了本地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积极性。而 open 和fdi 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各省( 区、市) 通过不断开放,优化投资营商环境,制定政策优惠来支持外国企业投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理念,较为有效地对本地高技术企业产生“示范”效应,促进本地企业学习先进技术知识与管理经验,提升了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及参与国际贸易的动力。各个变量的空间直接与间接溢出效应具体结果见表 2。可以看出,在两种空间矩阵下,创新效率对国际贸易强度的空间直接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且在地理经济权重下的效应水平略高于地理距离权重下的效应水平,反映出地理距离与经济水平相近对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起到主导作用,而其空间间接溢出效应仅在地理经济权重下显著为负,但低于直接效应,表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本地效应高于扩散效应。  控制变量中市场竞争度的空间直接溢出效应均显著为负,间接效应仅在地理经济权重下显著为正,而总效应显著为负,表示市场竞争度对本地区与邻近地区的国际贸易强度均产生负向溢出。对外开放度和外商直接投资在两种权重下的空间直接效应均显著为正,虽然外商直接投资在地理经济权重下的间接效应显著为负,但两者的总效应均显著为正,表示对外开放度与外商直接投资均产生正向溢出。
 
  借助各省份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创新效率对省( 区、市) 高技术产业国际贸易强度的差异化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 ( 1) 2000—2016 年总体上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均值较高,且各经济区的创新效率具有 β 收敛性。( 2) 国际贸易强度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性,但水平有限; 创新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东部逐渐提升,而西部则逐渐下降。( 3) 高技术产业国际贸易强度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具有动态连续性; 创新效率的提升可以有效增强高技术产业参与国际贸易强度; 对外开放度和外商直接投资均具有正向作用与空间总效应,而市场竞争度则相反; 其中创新效率基于市场竞争对国际贸易强度的作用还具有门槛效应。( 4) 东北、东部地区国际贸易强度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西部地区则相反; 创新效率仅对东部地区国际贸易强度具有正向作用与直接溢出效应; 市场竞争的升级会降低东北、中部、西部地区的国际贸易强度。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效率、空间溢出与国际贸易强度》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