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14 15:40 | 栏目:学位论文 | 浏览:次
学位论文是各个学术机构普遍采用的一种学术测量工具。对学术机构来说,它是学位授予者评价和考查学位申请者的学习成绩和学术水平最主要的依据,在教学和研究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学位层次的提高,学位论文在学业评价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对学位申请者来说,学位论文不但是反映其学术水平的主要形式,而且是学习者在一定阶段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的系统总结。
研究生的培养一般定位于高层次研究型人才,而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历程中的标志性成果。在欧美等科学技术先进的国家,学术机构对学位论文尤其是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控制非常严格,学术水准要求高,往往一篇博士论文就打开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几篇博士论文就可以组建一个新的学科。历届诺贝尔奖的评选材料中,参评者当年的博士论文占了相当比重。一些博士学位论文往往成为一个研究者的代表作,甚至奠定其在该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
由于学位论文的性质和它在学术评价中的重要地位,其选题和撰写历来为学术机构和研究生指导教师所高度重视,许多研究人员对学位论文有专门的论述,指导研究生写出好的学位论文。当代著名新闻史研究专家方汉奇教授说:“学位论文的写作是一项完全训练,它不仅能够提高写作者搜集、整理、鉴别相关文献资料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看出他们使用外语和驾驭外语的能力,因此是对大学生和研究生学习成绩和专业水平的一个总的检验和考核。”
近年来,学术管理机构越来越重视学位论文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加大了对学位论文写作的指导和质量控制力度,促进学术创新。那么,学位论文与其它学术形式的成果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或者说学位论文区别于其它学术成果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区别就在于学位论文有十分明确的问题意识。俞吾金教授认为,所谓“问题意识”,“就是人对自己周围的各种现象,尤其是在自己研究的领域里,不采取轻信的态度,而总是自觉地抱着一种怀疑的、思索的、弄清楚问题的积极态度。”
问题意识体现在学位论文中,全文就必须提出“一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必须贯穿于学位论文全文的始终,“这个问题”就是学位论文的问题意识的具体化。问题意识是学位论文的生命和灵魂。具有明确、得当的问题意识,是一个选题、一篇论文能否成功的前提与基础,它能够体现出一个研究者的基本学术素质。可以说,明确的问题意识是学术创新的必由之路,也是所有优秀学位论文的共同特性。本文选取作为分析样本的三篇论文,都曾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都是本学科百里挑一的优秀研究成果。尽管论文的作者分属于政治学和中国哲学等不同学科,但他们研究的主题都是政治学中的问题,是典型的规范论文,以之作为样本分析的材料是合适的、恰当的。首先分析论文的问题意识。
学位论文的选题具有学术性、创新性和系统性等特征。学术性即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具有十分鲜明的专业化特征,应当是本学科内具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且尚未得到描述、解释、评估或证明的主题。学位论文选题一般排斥那些已经公认得到解决的问题、得到证明的结论和在当时已经属于不证自明或者常识的范畴;创新性即学位论文注重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追求量的有效增长,量的有效增长是通过论文的质量来体现的,因而必须选择有开创性的题目,通过知识的原创性来提高论文的质量,应当坚决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和无谓的自说自话;系统性是指学位论文选题不仅应是一个独立的真命题,也应当是一个对事物某一方面比较全面的研究选题。学位论文围绕选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是一个综合的工程,也就是说,论文必须有较大的取材范围和较宽的研究视野。对学位论文的学术性、创新性和系统性的分析。
学位论文的选题几乎决定了论文本身的质量,其性质远非学术性、创新性和系统性所能全部概括,但学位论文最重要的性质或品质正在于这三个方面,任何优秀的学位论文选题都在学术性、创新性和系统性三方面有突出的表现。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政治学教授斯蒂芬·范弗埃拉在其名著《政治学研究方法指南》中,将政治学博士论文分为七个主要类型。其实他划分的类型不仅是针对政治学学位论文,几乎是对所有学科的学位论文选题的一个分类。他将学位论文分为理论创立型、理论检测型、文献评估型、政策评估型(或政策处方型)、历史解释型、历史评估型、预测型七个类型,又将上述七大类论文根据相关性的强弱归并为四个大的类别,即:理论提出型、理论检测型、理论应用型、文献评估型。它们之间的关系如表3。
学位论文须在遵循学术规范和学术积累规律的前提下展开研究,学位论文选题的七种类型也可以说是七种创新形式,研究者须在这七种类型或形式中寻求创新。就这七种类型来说,理论创立型的论文选题的难度最大,因为在学术研究中,提出一个假设往往比证明一个假设更为困难,理论创立型的论文就是建立在提出新的假设基础之上的,其对研究者的学术潜质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预测型的选题也是一个相对困难的类型,“纯粹的预测型论文是一个有风险的研究课题,因为未来总是变动不居的,从而该研究有被事实所驳倒的危险。”所以,绝大多数论文的选题集中在理论检验、文献评估和理论应用(政策评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估)三个类别。对照上述分类标准,可以对本文所选的三篇论文分类,见表4。
上述分类标准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在实际的研究中,学位论文并非都是纯粹的单一的类型,也不完全按照分类来展开,几乎每篇论文都同时兼及到两种或多种类型的特征,只是某种特征上表现比较突出而已。就本文所选三篇论文来说,《伦理王国的构造》一文就带有深厚的历史解释型的气味,而《现代政治的成长》和《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则有相当明显的理论检测的成分。
人们常说“题好一半文”,对于学位论文来说,一个好的选题甚至直接决定其能够达到的学术水准,然而,好的选题从何而来?
学位论文的选题首先来源于对本学科、本领域学术研究现状的深入了解,没有对一个专门领域的深思、细究、详考,是不可能获得学术灵感和学术激情的,也不可能找到一个富有创新潜力的选题,这就要求研究者在选题之间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在确定选题之前尽最大可能地占有本领域的学术资料,包括原始历史文献、已有研究成果和大量的实证材料。参考材料的不足或不当不仅直接影响到选题的确定,还影响到后续研究的开展,直接制约着学位论文的质量。
学位论文选题还必须与本人的学术兴趣结合起来,在一个熟悉的、有兴趣的领域内开展研究,所遇到的障碍要比一个陌生的领域少得多,创新也要容易得多。胡适的《中国哲学史》(上卷),就是根据其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修订而来,而他之所以将先秦哲学作为他的专攻领域,源于他不满足仅仅成为一个专家、学者的信念,他将自己的学术期待提升并定位于“以为他日为国人导师之预备”之上。强烈的学术使命感和文化精英的责任感使他将自己的学术兴趣首先限定研究中国哲学方面,1915年5月胡适在日记中写道:“自今以往,当摒弃万事,专治哲学,中西兼治,此吾所择业耳。”正是基于这一点,在其导师杜威的指导下,他的博士论文选题定为《中国名学史》,后经修订、改名在国内出版后,很快在学术界同行和学生中引起轰动,成为胡适在学术领域的代表作之一。胡适的成功可以视为将学术研究和个人兴趣、人生志向紧密结合的一大典范。
背景知识的积累和个人的学术兴趣是学位论文选题最主要的来源,也是确定选题时必须考虑的最为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文献的保障、支持和导师的指导、启发在学位论文的选题中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所选的三篇分析的样本论文在以上几个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尽管论文完成者的学科不同,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在资料的占有和运用方面十分详尽、全面和准确,同时从这三篇论文的后记,也可以看出,论文和选题与三位研究者的学术兴趣结合得十分紧密。具体分析见表5。
学位论文是进行学术测量和学术创新的主要形式。从学位论文的写作方法上讲,必须承认并坚持“有章可循”,这个“可循之章”就在于必须紧紧围绕特定的问题意识——选题要蕴含问题意识,研究设计要围绕问题意识,布局谋篇处处要体现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应该成为学位论文的中心和主轴。
从学位论文的学术创新上讲,必须遵循创新规律。“问题意识乃是任何创新行为的内在动力。”
学位论文对特定的问题意识回应得越敏感、越深刻,其学术研究的创新性就越强,学术的价值就越高。在进行学术写作特别是学位论文的写作时,要遵循学术创新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规则,自觉地把问题意识放到十分突出的地位。
从以上对三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虽然三篇例文在选题和所属的学科上各不相同,但它们在蕴含和体现出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方面却是高度一致的,也就是说,优秀的研究成果必然体现出鲜明的问题意识,没有或谈化问题意识,很难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一言以蔽之,问题意识是学位论文的生命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