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国内首批论文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建筑论文 > 建筑抗震论文 > 培养型人才的建筑抗震设计原理教学

培养型人才的建筑抗震设计原理教学

时间:2021-03-10 19:59 | 栏目:建筑抗震论文 | 浏览:

硕士论文网第2021-03-10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建筑抗震论文文章《培养型人才的建筑抗震设计原理教学》,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要】本篇文章主要是对于《建筑抗震设计原理》这一门课程进行教学讨论,目的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主要是针对《建筑抗震原理》这一门课程进行分析,讨论这一门课程在学习中的一些教学困难,并且做出分析,然后阐释这一门重要的建筑抗震课程的重要性和实际的意义。最后对于课程学习中导致学习效果不好的原因进行综合的分析,并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法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给出了一些课程教学建议课程学习问题一个有效的解答。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建筑抗震原理设计;教学探讨

《建筑抗震设计原理》这一学科作为高等院校专业的一土木工程门重要课程,有很强的实用性,能帮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原理,理解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房屋建筑关于抗震方面的知识。这门课程综合性强,要具备很多相关专业知识,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结构动力学、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在实际的学习当中,这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其主要的原因是这一课程知识量大、理论内容难、专业术语较多、难以记忆,如学习地震作用计算时,要用到微分方程的求解、建立运动方程并求解等,这些都是在大二、大三学习的专业知识,部分学生对这些内容已经遗忘,这让学生上课感到课程难度较大、听不懂,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程里包括多高层混凝土房屋的抗震设计、钢结构的抗震设计、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这些章节有很多直接引用规范的条文,内容较为枯燥,丧失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还有就是由于课程课时有限,但内容较多,导致讲授了理论知识,没有足够时间讲述实践运用,也影响了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让学生学好《建筑抗震设计原理》的相关知识,在有限的学时中提高知识的吸收效率,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需要探讨的。

一、《建筑抗震设计原理》的重要性

1.地震的破坏

地震又被称为地动或地震动,是自然界的一种地壳运动,在产生期间会产生一种地震波,属于一种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板块的相互碰撞和挤压。每年大约产生500多万次地震,其中让人有感知的不多,会造成伤害的约有十几次,能够造成严重伤害的平均一年有一两次。目前人类所掌握的技术无法对于地震这一自然现象进行预测。而地震造成的伤害异常惨痛的,地震发生时强大的地震波会导致房屋倒塌,公路毁坏的建筑破坏;并且对于人员的伤亡更是惨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难以计算。地震发生所导致的一系列灾后重建问题也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解决的。所以对于地震提前做好防范准备,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2.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据不完全统计地震中95%的伤亡人数都是与建筑物的损坏有关。由此可以看出建筑物的损坏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是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这体现了建筑中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中国地形多样、人口众多且本身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国家。近年以来,全球地壳活动较为活跃,地震数量和强度都有增加。我国也遭遇了级别较高的地震,且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同样地震的情况下日本的地震强度更大但是人员伤亡,但经济损失都小于我国。原因就是日本对于地震早有防范。特别是对于房屋建筑的设计方面。由此可以看出房屋建筑的抗震是非常的重要的。掌握并且深入学习《建筑抗震设计原理》这一门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讨论

1.提高上课的效率

为提高上课效率,老师应采取多种授课的方式。采用传统板书和多媒体结合的方式,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收集在地震中的建筑物的破坏的图片用于教学,结合图片讲解造成结构破坏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地震危害和建筑物抗震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与启发,如组织课堂讨论,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增加授课的趣味,由此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理解和掌握知识。

2.将理论结合实践培育应用型人才

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我们更加注重课程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这一门课时的时间为32课时左右,在这样有限的时间中需要讲授理论知识和进行实践和案例的讲解是十分困难的。对于这样的情况老师对于课程的结构安排,对于课堂层次的把握就是很重要的。在学习抗震设计中一般将其分为三个部分:抗震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抗震构造措施。很多学生对于抗震计算比较重视,却忽视了对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的学习。教学中应强调三个方面都十分重要,可举例说明,如地震中由于建筑平面、立面设计的不合理或钢筋锚固不足而导致的严重的震害。老师课堂上时对于主要内容核心观点进行讲述,对于次要内容进行大概讲述或者点明核心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同时注意与其他专业课之间的沟通联系。比如D值法,这部分内容与《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相同,为避免重复教学,可只讲授D值法的要点和步骤。再比如讲多高层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时,可以和《平法施工图与构造》课程结合起来,根据图集里的钢筋的抗震布置要求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加强实践性教学,增强学生对于课程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判断性。对于课后作业可联系实际工程图纸进行布置;毕业设计中涉及到的抗震方面的知识重点讲解,如根据轴压比确定框架柱的截面尺寸、荷载组合时的抗震组合、选择合理的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和结构布置等。课程不要局限于课堂,这一门课程需要去实际观察学习,建议在学习中由老师或辅导员带领去参观地震相关博物馆了解地震原理、地震发生后的危害教育学生的同时培育其责任感;组织对于工程图纸的小组学习活动,在讨论互动中对于未来工作中可能遇见的工程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有条件的话建议学校与企业合作让学生进入企业施工现场,进行参观,对于未来工作的需要进行了解;针对课程安排开放性实验,如静载试验、振动台模拟实验,让学生动手参与和观看实验,帮助理解建筑抗震设计的原理。

3.改革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

现在大部分的考核评价方式是将平时分和期末考试成绩成一定比例来进行最后成绩的考评。这样的考评方法对于大部分学科都是适用的,但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和这一门学科的差异性,我建议增加平时考评成绩的比重和考核方式。教师可通过布置大作业、论文等形式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平时的实践性环节(参观学习、实验)也列入平时成绩考核内容。注重平常成绩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都专注于这一科目的学习,这样保证学生不是在考试前突然用功通过考试,而是整个学习阶段都处在一个比较好的学习状态。

结语

随着对抗震减灾的重视,建筑抗震设计原理这一门课程更彰显其重要性。文中总结了几年来对教学的一些思考和总结,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教师需要不断的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继续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整合,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完善考试制度,联系实践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和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蔡云梅.关于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抗震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7,(07):71-72.

[2]郑晓芬.建筑抗震设计课程教学的问题与思考[J].科技视界,2017,(06):12-13.[2017-09-07].

[3]曾玲晖,张翀,卢应梅,马楠.基于卓越教学视角的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OL].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1):19-23.

[4]陈娟.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课程教学实践,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2):141-143.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培养型人才的建筑抗震设计原理教学》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建筑抗震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