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国内首批论文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学前教育 >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时间:2020-07-30 11:53 | 栏目:学前教育 | 浏览:

硕士论文网第2020-07-30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学前教育文章《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摘 要:当下大专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存在重技能轻理论、课程整体规划不足、实践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从加大通识基础课程的设置比例、完善学前专业课程体系、重置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等方面建设学前课程体系,以提高学前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幼教事业。

  关键词:大高专;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是教育部根据教师法,为提高广大幼儿教师队伍素质、加强教师专业发展而制定,《专业标准》 从“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方面、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大维度、十四个领域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做了详细规定。承载教育幼师的师范院校更要从源头对幼师生进行系统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合理设置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大专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学前学术性人才的培养,它以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为主,服务于当地社会幼儿教育,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该有针对性。大专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这里主要指初中毕业后继续深造的师范生所读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主要是指培养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所需要的全部课程,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教育实践课程等。通识教育课程是指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结构,涵盖、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必修课程;专业课程包括学科领域与教学法、儿童学习与发展课程、幼儿教育理论课程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课程;教育实践课程包括学生的见习、集中与分散实习等一系列实践课程。大专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从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师德品质。

 

  一、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职业能力提高有赖于学校课程的综合培养,课程设置中合理的理论与技能学习可以在无形中塑造学生的职业品质、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等。系统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首先给予学生对学前专业初步认识,其次给予学生形成职业的科学导向,最终使学前学生能够全面认知并热爱学前专业、胜任学前教育工作。

  2.有助于学前专业人才服务本土幼教事业

  当下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0-6岁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需求的教育引导较迫切。因此,针对0-6岁不同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既可以帮助本土幼教事业及时输送不同层次的幼教人才,又可以较好地平衡幼教各方面人才的发展,形成人才供需的平衡有序。当下,部分高职学前专业由于课程建设不完善,课程分类不清晰,导致教育人才单一,人才输送不畅通,大量幼师生毕业后就业受阻,而当地的幼教事业等所需人才又紧缺,供需之间严重失衡。因此,当地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校有责任重新设置学前课程体系。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协同建设存在的问题

  1.重技能轻理论

  大专院校的学前教育对学生的培养比较重视弹唱、绘画、舞蹈等技能课的学习,传统意义上的幼儿教师的确需要这些技能。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社会、家长等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是相对拥有技能的教师不是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甚至不能称为合格的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同时更要具备了解儿童心理发展与需要、掌握灵活教学方法、与儿童共同创造与建构的知识。掌握技能可以帮助学前师范生应对幼儿教育的一些教育内容,却无法让学前师范生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幼儿是成长中的人,虽然他们的认识是粗浅表面化的,却是比较广泛的,这需要学前教育的学生对各种人文、自然、社会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广泛的涉猎,否则缺乏扎实的通识课程知识,学生没有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结构,就不能给予幼儿充分全面的教育和引导,就无法满足幼儿各种身心发展的需求。

  2.课程整体规划欠严谨清晰

  学前教育课程作为培养学前教师的指导性文件,应充分遵循学前师范生发展的要求予以科学制定。而现实中的课程制定往往由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或学校的骨干教师进行制定,课程的设置缺乏幼教实地调研,与幼儿园管理者、幼儿教师、幼儿教育专家的沟通较少,课程制定显得比较随意,且部分大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设置作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子部分,为了应对上级部门的评估、检查等,大专院校之间进行借鉴的内容较多,缺乏本土幼教特色。大专院校的弹唱、舞蹈、美术贯穿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已经成为部分大专院校的重点课程、主要课程,但学校相应的训练平台不够充分,如琴房、舞蹈房、机房的数量与学前专业学生数量比例较大,出现学生想练习但训练设施不充足的现象。部分院校设置了实训室,实训室本是引导学生对课堂理论学习内容的再深造,它可以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提高学生动脑、动手和实践创造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教学中,实训室的利用率很低,甚至处于荒置状态,成为了应对上级部门检查的设施。学校的“艺体化”教育比重较大,而其它课程开设则相对短暂、随意。以部分大专师范院校为例,地理、生物、化学、历史等课程的开设仅有一学年,教师用一年的时间不能将所有知识脉络梳理下来,导致学生学习内容比较肤浅、碎片化。部分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有必修课与选修课,然而选修课的内容往往呈现出因师设课的现象,或者将选修课变成了必修课的延申与补充。

  3.实践课程不充分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贯穿学生学习的四年半时间,最后一学期为学生实践期。然而许多学前专业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幼儿园等进行实习时暴露出种种问题。这其中比较明显的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弹唱等技能不扎实,授课能力较弱,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等均不能令幼儿园等满意。学生在校期间,师范院校未能对其进行系统指导,未能以实用性、实践性为导向系统合理地设置相关课程,课程与实践缺乏必要的联系,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建设完备的教育实践平台、实训室,学生实践的机会有限,不能很好地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学校对学生实践的质量也没有做到严格要求,实习时给学生实习表格,对学生是否实习、实习是否认真等未能进行详细地检查。为学生配备相关校内指导老师的措施不全面、不及时,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能力等没有得到质的提升,实践课程在学校处于形同虚设的地位。

  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举措

  1.加大通识基础课程的设置比例

  通识教育主要涉及人文、地理、哲学、艺术、社会等各领域,其关键在于“通”,通晓生活常识、知识、情趣,了解学识方面的相关联系及古往今来的知识。通识教育可以建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可以促进学生内外兼修、身心同一,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当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他们要能够对天文、地理、科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才能胜任未来的教育岗位。幼儿教师不是纯粹的“技能教师”,他们关键要懂得育人,尤其是心智尚未发育完全的幼儿,幼儿教师需要博学多识才能很好地教育引导幼儿。大专院校的学前专业教育在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上要合理设置学分、学时,科学选择合适的教材,安排专业的教师进行认真授课,同时,开设的选修课中也应适当拓展通识类课程,进一步拓展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2.以协同创新为理念,完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不同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的高等院校,高职人才培养要遵循实用、实际、实践的原则,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学校要协同政府、社会、幼儿园、教育机构等各方面的力量,做好政府宏观调控、整体把控,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沟通反馈、指导矫正,学前教育专业及时完善、实施,多方力量共同配合,完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就师范院校而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主要分为整合、补充、分类三部分。整合,指整合有重复部分的课程,如教师口语、现代汉语的整合,整合可以舍弃其中一门的学习,也可以学校改编课程教材,物理、化学等可以整合为科学,地理、历史、法律、哲学等可以整合为社会,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补充,指针对不同岗位的需求补充开设相关的课程,如早教的感统训练课程、保育的育婴师等相关课程,大专的“幼儿园课程论”“学前教育管理学”等新学科,课程补充应全面细致分类。此外,大专学前教育专业还应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脉络,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全面系统的认知,因此还要增设 《学前教育史》,同时,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感、使命感,提高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应开设诸如“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等课程;分类,指同一学科内部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分类教育,如公共基础课程语文,英语等,不同年级的学习应该有针对性,选修课与必修课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别,不可将选修课直接变成必修课的课外训练与延申。

  3.以实用应用为抓手,重置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人才时应以实用性、应用性为抓手,重视学生的实践性。实践课程应贯穿于学生的全部学习期间,一二年级可进行为期1-3天的见习,三四年级可以让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再到五年级时实行分散实习。学生的实践不能打无准备之战,让学生匆匆走上实践基地,这样会导致学生人在实践,但收获了了。实践前,学校应仔细开设相关的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如何有效、高效实习。现实教育中存在较多的学生“假实习”的现象,部分学生以为的实习是到实践基地走一走、看一看、拍一拍等,这样的实习是无效的实习,学生必须接受相关的教育、训练,才能明白实习的要义。此外,师范院校还要认真部署实习的一系列工作,要求学生在不同的实习阶段带着不同的任务走进实习基地,如幼儿观察记录、幼儿个案分析、教师教育点评、主题活动设计等,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实习,真正有所收获。

  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关系到教育、社会、幼儿发展的方方面面,建设完善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协同政府、幼儿园等用人单位、师范院校等各方力量,根据社会需求,结合学校发展的特色,共同完成。

 

参考文献:

[1]戴娇娇.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以L职业技术学院培养计划为文本[D].陕西师范大学,2012,06.

[2]刘雅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05.

[3]胡秋云.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以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D].厦门大学,2013,12.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学前教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