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1-02-27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博士论文文章《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激励与区域实体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文是一篇经济学博士论文范文,本文的总体研究目标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总体上厘清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激励与实体经济增长的概念内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原理,系统地研究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激励及其二者配合对实体经济增长规模、动力、结构的影响。
1 绪 论
1.1 研究的问题及背景
没有实体经济的有效增长,国民经济就不可能持续发展,社会就不可能和谐稳定。全民重视实体经济和回归实体经济,促进实体经济的有效增长才是发展硬道理。实体经济与金融业态深化和财政政策激励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实体经济增长决定金融业态深化,金融业态深化制约实体经济增长,实体经济增长必须依靠金融产业的有效支持,金融产业发展绝不能脱离实体经济,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实体经济是财政政策激励的源泉,没有实体经济的有效增长,财政政策激励将成无水之源;财政政策激励是实体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没有财政政策激励的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增长就无法扩大再生产。因此,关于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激励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值得深入系统地研究。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和新常态背景下的中国,面临着西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和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这种“前有狼后有虎”的挑战和压力,更需要加快夯实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重塑实体经济优势,努力实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协同发展。近年来,有关实体经济问题的研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而且中央领导人也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要多方面采取措施保障财政金融资金投向实体经济从而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然而,在金融财政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明显影响了金融财政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论文是关于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激励与区域实体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本章的主要目的是为全文构建一个清晰的研究框架,分别介绍本研究的具体问题及研究背景、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研究的总体目标及思路、研究的基本假设及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资料来源、研究的特色及创新。
1.2 研究的目标及思路
本文的总体研究目标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总体上厘清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激励与实体经济增长的概念内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原理,系统地研究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激励及其二者配合对实体经济增长规模、动力、结构的影响,设计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创新及其二者配合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为促进中国实体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为了实现以上的总体研究目标,必须解决以下关键性问题: ①系统地回顾和借鉴经典的基础理论,总结发达国家实体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整理和总结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的已有成果,科学界定实体经济、金融业态深化和财政政策激励的定义和衡量指标,厘清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激励及其二者配合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原理。 ②全面深入地分析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特征及趋势,金融业态深化和财政政策激励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采用计量分析方法从规模、动力、结构三个视角来实证研究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激励及其二者的配合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并结合中国现实情况对实证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③设计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创新及其二者配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提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2 基础理论、文献综述与国际经验借鉴
2.1 基础理论
金融发展理论主要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如何构建有效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政策组合从而最大限度的促进宏观经济增长,研究如何配置有限的金融资源以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①金融深化与金融抑制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 Mckinnon(1973)和 Shaw(1973)提出了著名的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理论。金融深化是指政府减少甚至放弃对金融的过多干预,实现金融自由化,使利率与汇率都能反映真实的供求状况并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从而带来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金融深化一般表现为三个层面:一是金融规模的不断扩大;二是金融工具、金融服务、金融机构的优化和升级;三是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和健全,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这三个层次的金融深化互为因果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金融抑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对金融活动施加过多的干预,金融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发展滞后或不健全,受到压抑的金融阻碍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且形成恶性循环。金融抑制也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第一种是金融结构过于单一,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可供选择的信用工具较少;第二种是对利率和汇率实施严格管制,致使利率和汇率出现扭曲,不能反映真实的资金供求和外汇关系;第三种是金融体系和资金流向的市场分割状态。 系统地研究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激励及二者配合对实体经济增长规模、增长动力、增长结构的影响,需要借鉴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国外先进的实践经验。本章节的目的就是要对相关金融发展理论、财政政策激励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进行系统地回顾和整理,对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和评述,同时总结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及其对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启示,以期为后面各章节的理论创新和实证分析奠定基础。
2.2 文献综述
针对相关问题的国外文献,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和综合: ①关于实体经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Cochrane(2005)、Jacobson 等(2005)研究了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前者发现金融市场回报率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后者发现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具有交互作用。Franklin(2006)研究了实体经济结构与金融体系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体系结构随着实体企业金融需求而发展变化,即金融体系结构的变迁是由实体经济特征所决定的。Sharmishtha 等(2007)利用多分辨率小波滤波技术,实证研究了美国和印度两国股票收益率、通货膨胀与实体经济间的动态相互关系,并用小波波虑的低频数据验证了经典的费舍尔假说和代理效应假说。研究结果发现印度的宏观经济指标数据服从费舍尔假说而非代理效应假说,而美国的宏观经济指标数据则服从代理效应假说而非费舍尔假说。Stephan(2012)研究了互助基金流动、股票市场收益率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宏观经济信息的替代指标比股票市场收益率能更好的描述互助基金的流动,互助基金流动同股票市场收益率一样能帮助预测实体经济活动,该结果为“股票市场收益率和互助基金流动是对宏观经济信息的反应”这一理论提供了有效的证据。Terhi 和 Pierre(2013)基于 18 个 OECD 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 VAR 模型检验了银行部门的稳定度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银行稳定度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银行部门的不稳定性将增加实体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Giampaolo 等(2015)构建了同业银行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研究了不同结构同业银行市场的稳定性与经济绩效间的平衡,研究发现市场需求和监管约束将决定银行对实体经济绩效和信贷系统稳定性的贡献,杠杆率监管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会发生复杂的非线性变化。Lorenzo 和 Daryna(2015)利用1970-2010年间101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取决于私人信贷的增长与实体经济产出间的关系,当私人信贷的增长速度快于实体经济的产出增长时,金融发展将阻碍经济增长。
3 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激励与实体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
3.1 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激励与实体经济增长的概念界定
3.2 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激励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关系原理
3.3 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激励与实体经济增长的测度指标
3.4 本章小结
4 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激励与实体经济增长的现状及问题
4.1 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及特征
4.2 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激励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现状
4.3 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激励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问题
4.4 本章小结
5 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激励与实体经济增长规模
5.1 引言
5.2 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激励与实体经济增长规模的理论分析
5.3 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激励与实体经济增长规模的实证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激励与实体经济增长动力
6.1 引言
6.2 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激励与实体经济增长动力的理论分析
6.3 实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及技术进步率的测算与分析
6.4 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激励与实体经济增长动力的实证研究
6.5 本章小结
7 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激励与实体经济增长结构
7.1 引言
7.2 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激励与实体经济增长结构的理论分析
7.3 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激励与实体经济增长结构的实证研究
7.4 本章小结
8 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机制设计
8.1 金融业态深化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
8.2 财政政策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
8.3 金融财政配合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
8.4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本章首先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相应的研究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其次根据研究结论从基础建设投资、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能力、人力资本存量、深化对外开放 5 个方面提出促进中国实体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最后指出本文选题还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和问题。
本文在回顾相关金融发展理论、财政激励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激励与实体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了金融业态深化和财政政策激励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现状及问题,从规模、动力、结构三个视角实证研究了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激励及其二者配合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创新及其二者配合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①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实体经济呈快速增长趋势,但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较大的区域差异。1978 年以来中国实体经济总量增长了近 157 倍,年均增长率高达 15.46%,2014 年已达 551342 亿元。以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和沿边地区为区域划分标准,中国实体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较大的区域差异。从实体经济总量来看,沿海地区实体经济总量的均值明显高于内陆地区和沿边地区,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和沿边地区实体经济总量之比为 3.18 : 1.49 : 1;衡量实体经济区域差异的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对数离差均值三个指数均较大,且集中在在 0.28-0.43 之间波动。从实体经济增长率来看,2008 年以前沿海地区实体经济年均增长率明显高于内陆地区和沿边地区,2008 年以后内陆地区实体经济增长加速,明显高于沿海地区和沿边地区,呈现出“内陆经济崛起”新格局。从区域实体经济空间集聚现象来看,衡量区域实体经济空间相关性的 Moran I 指数呈先增后减的倒“U”型变动趋势,2008 年达最大值 0.353。从实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来看, 2008-2010 年间中国实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呈“V”型变动趋势;样本期间内沿海地区实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明显高于沿边地区和内陆地区。 ②金融业态深化和财政政策激励对区域实体经济增长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论文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静态面板模型、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金融业态深化和财政政策激励对实体经济增长规模、增长动力、增长结构的影响。计量模型回归结果表明,金融业态深化和财政政策激励两个变量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二者对实体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金融业态深化程度和财政政策激励力度越高,实体经济增长越快。然而,在金融财政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实体经济区域发展极不协调差距极为显著;二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不协调,虚拟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实体经济增长速度;三是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不协调,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四是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不协调,技术创新不足制约产业结构优化。 ③金融业态深化与财政政策激励配合不协调显著地制约区域实体经济增长。论文分别建立空间计量模型、静态面板模型、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金融业态深化和财政政策激励配合对实体经济增长规模、增长动力、增长结构的影响。计量模型回归结果表明,衡量金融业态深化和财政政策激励配合的交叉项的系数全部显著为负,说明金融业态深化和财政政策激励配合对实体经济增长规模、增长动力和增长结构均具有负向作用,显著地制约实体经济增长。产生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在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配合不协调,政策效率偏低。因此,要利用财政金融手段促进实体经济又好又好增长,不仅需要不断提升金融业态深化程度和财政政策激励力度,更需要加强金融业态深化和财政政策激励二者的紧密合作与协调配合。 ④促进实体经济又好又快的增长需要构建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创新及其二者协调配合的长效促进机制。金融业态深化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科技金融促进机制、绿色金融服务机制、多元金融保障机制;财政政策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主要包括政府投资驱动机制、财政补贴引导机制、税费减免扶持机制;金融财政协调配合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主要包括风险防范化解机制、资源成果共享机制和国有民营协同机制。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政策激励与区域实体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博士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