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国内首批论文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建筑论文 > 基于防灾理念角度济南市社区韧性评价体系及规划策略研究

基于防灾理念角度济南市社区韧性评价体系及规划策略研究

时间:2021-02-22 11:18 | 栏目:建筑论文 | 浏览:

硕士论文网第2021-02-22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建筑论文文章《基于防灾理念角度济南市社区韧性评价体系及规划策略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文是一篇建筑硕士论文范文, 韧性最早源于工程学,也译作为“弹性”,意为“物体发生形变后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上世纪 70 年代,生态学家霍林将“工程韧性”一词引入了生态学领域。

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韧性”一词最早源于物理学,意为“回到原始状态”。1973 年生态学家霍林将它引入生态学领域[3],20 世纪 90 年代,人们开始引入城市系统研究。因为研究领域的不同,关于韧性的意义和理解也不同。许多人将韧性与“脆弱性”、“抗压性”混淆,并认为韧性等于脆弱性。张益章、刘海龙翻译的西亚姆巴巴拉·伯纳德·曼耶纳的《韧性概念的重新审视》一文中,就对这种说法进行了修正,却没有得出确切的结论。但文章同时认为韧性的重点应该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少依赖或不依赖外界援助从灾难中恢复过来,并在这一过程中加强自身能力[4]。徐耀阳在《韧性科学的回顾与展望:从生态理论到城市实践》中,从工程技术领域、社会经济领域两方面分析韧性概念,认为工程技术领域中的韧性指的是物理系统的稳定性,当系统受到外部扰动时,恢复原来平衡性越快,则系统越有韧性[5];二社会经济领域更强调个体或组织的应对能力;城市韧性也从原来工程韧性转型升级,将城市当成一个高度复杂的适应性系统或系统中的“系统”,进一步融合了工程韧性、生态韧性和社会经济的内涵[6],引用了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所说的,认为城市韧性是系统对突变性扰动或缓慢性扰动的生存、适应和发展能力[7]。虽然不同学科对韧性的理解不同,但通过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韧性概念都有三个共同点:1.稳定性,即系统在面对扰动时,有强于其他系统的稳定性。2.适应力,系统对扰动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并能根据扰动的发生,在一定限度内改变自己的适应力,保证系统的稳定性。3.恢复力,即系统在受到扰动时,有更强的恢复力,保证系统在更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1.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关于韧性城市、韧性社区、社区韧性及社区防灾减灾的理论和文献,总结可借鉴的研究方法。(2)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导,定量研究为支撑,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力求对定性分析的问题给出定量的测试和论证,以提高理论的科学性和操作性[28]。(3)空间句法空间句法是关于空间与社会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其核心目的是描述建筑设计中选择不同的实体和空间构造可能带来的视觉和行为影响。空间句法通过对空间进行尺度划分和空间分割,来描述空间之间的拓扑、几何、实际距离等关系。它不仅关注局部的空间可达性,而且强调整体的空间通达性和关联性。本次研究主要运用空间句法来判断社区道路的可达性[29]。(4)邻域分析法邻域分析法是通过 GIS 软件,输入边界距离等要素来分析社区周边避难空间的辐射范围,进而分析社区韧性强弱。(5)实地调查、访谈研究法选取济南市有代表性的社区,通过实地调查,座谈,以及调查问卷的发放,获得第一手资料,更全面、更深度的分析问题,剖析问题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30]。

第 2 章 社区韧性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韧性最早源于工程学,也译作为“弹性”,意为“物体发生形变后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上世纪 70 年代,生态学家霍林将“工程韧性”一词引入了生态学领域,并定义为:“系统所拥有的应对外来冲击,并在危机时仍能维持其主要结构和功能运转的能力。[31]”后来也有学者将韧性理解为能力的集合和成长过程。从防灾角度来讲,韧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灾害危机来临时,能够维持城市社区正常结构功能的能力;二是在灾后能够迅速恢复原状的能力。滕尼斯在 1887 年的《社区与社会》中提出社区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按照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建立起来的,具有共同人口特征的生活共同体[32]。社区具有“地理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33]。社区对于我国来讲是外来词语,当前我国城市中的许多社区为原来的城镇居委会等演变而来。从城市规划角度来讲,社区是在一定数量的居民生活在相对固定的区域内,居民有较为密切的交往关系和某些相同利益。社区韧性是基于城市韧性理论,发展转变而来的概念。当前对于社区韧性概念的探讨主要集中在防灾、社会、经济、生态等领域,内容则重点关注适应与恢复两方面。本文以韧性理论为基础,从防灾角度将社区韧性概念定义为:社区面临灾害时抵御灾害、适应灾害并通过自身恢复到原有状态的能力。
2.2 社区韧性防灾特点
  社区韧性中的冗余度指的是社区应具有一定的富裕程度来应对外部扰动和变化。在现实生活中,灾害来临时,许多社区由于适灾能力较差,灾害一旦超过社区承载力,造成基础设施功能中断、社区瘫痪。而具有韧性的社区在外部干扰超过社区所能承受的极限时,社区设施、管理等都有相应的备用系统能够帮助社区维持正常运转,避免社区陷入瘫痪。社区韧性中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区本身的多样性。社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复杂空间单元,有着和其他空间相似的特性;如社区的社会多样性、生态多样性等。二是防灾规划的多样性。虽然城市社区受空间、环境的制约,但是可以根据需求在社区空间结构、功能、位置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具有韧性的社区与传统社区的一个很大的不同是它改变了过去一套设计贯彻到底的模式,通过多种方式和路径来实现社区的功能运转。在灾害来临时,能够迅速启动多种应急预案,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区安全。传统的社区防灾往往是“刚性”防灾、被动防灾,无法掌握与灾害博弈的主动权。防灾主要依靠于社区规划建设之初的法规依据,如社区选址规避危险地段,增强社区建筑的抗震性能,加固社区建筑构件等。这样的防灾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社区彻底“崩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情况,但通过《中国减灾行动》白皮书可以发现,在这种传统防灾手段下,仍有不少社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主要原因是当灾害的破坏力超过社区吸收能力时,社区没有任何余地可以抵抗灾害。这也是“刚性”和“柔性”最大的差别之一。
针对洪涝灾害的社区韧性评价二级指标权重排序

第 3 章 社区韧性评价体系构建

3.1 社区韧性体系评价体系构建基础
3.2 社区韧性评价体系构建
3.3 社区韧性指标权重计算
3.4 社区韧性评价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 4 章 社区韧性评价实例应用

4.1 评价社区选取
4.2 社区韧性分析
4.3 社区韧性评价

第 5 章 防灾理念下社区韧性规划策略

5.1 社区建筑及空间环境规划策略
5.2 社区工程设施规划策略
5.3 社区管理机制规划策略
5.4 本章小结
 

第 6 章 结语

  随着城市对社区防灾减灾重视程度的增加,许多城市规划工作者都在探索效率更高、效用更大的防灾方式。在这样的防灾背景下,通过对国内外城市韧性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社区韧性概念,分析社区韧性防灾优势及工作机制,针对济南市常见的灾害,从多方面筛选指标,建立不同灾害的社区韧性评价体系,并计算出在不同的灾害背景下的不同指标的权重,以此获得指标的重要程度;同时根据指标权重的研究结果提出防灾理念下社区韧性的提升策略。本文主要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1)社区韧性概念及特征研究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关于韧性、韧性城市、韧性社区的研究,界定了社区韧性的概念。将社区韧性定义为社区预防、抵抗、吸收灾害并通过自身能力恢复原有状态的能力。社区韧性不仅是防灾能力、应急能力,而是多种能力的集合。从社区建设来讲,韧性强的社区比一般社区拥有更强的冗余度、灵活性以及适应性;从防灾理念来说,韧性强则代表着社区有更强的自组织性和多样性。
(3)建立针对济南市不同灾害的社区韧性评价体系首先,通过文献研究,设计专家问卷,选取济南市应急管理局、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专家进行发放,确定济南市频发灾害种类、灾害特征等,建立针对不同灾害的社区韧性评价体系。其次,选取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处理,确定不同指标权重,并根据指标权重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59]。
(3)社区韧性理念的实际应用
  在济南市中选取有代表性的社区,进行社区韧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不同社区在面临不同灾害时社区韧性强弱。同时,确定社区韧性评价体系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优化社区韧性评价体系。
(4)社区规划策略
  根据不同指标的权重值及重要程度的分析,在社区防灾背景下,从社区建筑及空间环境、社区工程设施和社区管理机制三方面提出济南市社区规划策略。为济南市未来的防灾减灾提供更多的参考方式。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基于防灾理念角度济南市社区韧性评价体系及规划策略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建筑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