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国内首批论文服务机构

当前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行政管理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建设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建设研究

时间:2020-12-10 11:14 | 栏目:行政管理 | 浏览:

硕士论文网第2020-12-10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行政管理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建设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篇论文是一篇行政管理硕士论文范文,应该实行怎样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如何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走出一条符合中国情、适应社会发展的政府管理新道路、新模式。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到要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这一理论的提出和认识的升华,从改革实践中总结、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科学内涵,体现其符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要求”三个关键要素。

  前言

  一  选题目的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构建研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运行和实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党的执政运权、国家和社会的统筹治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研究该问题,也是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提高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迫切需要,对于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这一基本思维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现实性原则这一根本思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这一根本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选题理论、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以中国本土知识资源、打造中国式政府管理品牌为切入点,丰富和完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构建问题的研究广度。综观学术界专家、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构建问题的研究,大多是针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次改革的具体内容进行阐述而展开,从中国本土的知识资源为出发点的研究较少。研究中国问题,要有东方思维、辩证的思维,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和改革实践来看,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经济积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构建的研究应该从对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引进转移到从中国本土的历史、经济和实践出发来考虑,进行理论概括。学习、借鉴国外优秀的行政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研究不同国家实例改革的实践经验、取得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将中国人文思想渗入进政府管理理念创新中,将多种学科知识融入到政府管理的模式创新中,将先进的科学和信息技术移植到政府管理的手段创新中,打造中国式政府管理品牌。 第二,牢牢把握结合中国国情、突出中国特色、标有中国烙印和遵循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本质特征、发展要求的改革原则。改革开放 30 年,中国历经 6 次大规模的改革,一直在走“总结——改革——总结”的路子,历次改革的背景、问题、效果不同,却始终在中国体制组成的框架下,遵循一个规律在发展,那就是就是要紧握坚持党的领导、一切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本着以人为本、服务人民、科学发展、和谐推进地目标,保障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为此,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构建“中国特色”这一核心本质的研究,明确改革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支撑,坚持党的领导基本准绳,使之能够深刻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定其发展的方向和总体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构建的本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的步伐始终要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行进。 第三,以理论概括和方法论创新为统揽,使零散研究系统化。作为学术界、理论界专家、学者们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问题研究呈现出内容分散化、视角多样化、侧重点不尽相同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提出,是我党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对它也给予了新的、规范的、更全面的阐述和定义。本文以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各个层面理论与方法论不断创新,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行政学的研究和发展为统揽,总结、归纳专家、学者对中国行政体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的研究现状和成果,分析梳理、逻辑排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构建相关问题,摸索、探究其未来发展之路,寻求更优化合理、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的原则和方法,使人们对新时期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社会发展、现代化建设中的坐标定位、其理论概括和方法论有更直观、透彻、准确的认知和理解。第四,本选题采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研究与写作方法。以改革的历史进程为轴线,以历次改革背景、内容、措施为结点,以改革经验、成果为基调,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具有的宏观性、系统性、政治性、实践性和学术性,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应时、应适出现的研究命题,了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时代必要性,以期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突显其具有的形成过程的诸多阶段性和改革发展的历史连续性。 
  二  学术界研究现状
  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构建问题上所制定或做出的决定、报告、白皮书等政策性文献,广大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此进行了解读。一是站在中国体制构成总体框架的角度,解读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社会改革的重要环节和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站在关键点——政府行政职能的角度,解读实现政府职能有机统一要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三是站在构建指导思想角度,解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四是站在构建方向的角度,解读构建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措施的协调性。较具代表性的有:2007年 10 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是“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利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2008 年 2 月,党的第十七届二中全会强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须要求,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并建议形成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2012 年10 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表现三方面特点:一是学术界、理论界的专家、学者从宏观上系统论述党和国家关于行政体管理制改革问题的有关政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构建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二是学术界、理论界专家、学者从宏观理论结合到具体实践为突破口,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问题,有效推进了体制构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三是学术界、理论界的专家、学者牢牢把握党中央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构建的相关政策,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和改革的具体案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构建研究进行前瞻性思考,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理论体系提供参考.从研讨、分析中央领导人行政管理思想入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构建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一是以中共主要领导人的相关理论为支撑 ;二是立足构建的战略性目标为视角;三是立足探索构建的新路径和发展规律的视角;四是立足借鉴国外行政管理模式有益经验的视角,主要是对邓小平、江泽民行政管理体制思想,胡锦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观进行研究的论文、专著。较具代表性的有:毛劲歌著《毛泽东邓小平行政决策思想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1年版;马永顺著《周恩来组建与管理政府实录》,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5 年版;夏书章、汪淑钓著《行政奇才周恩来》,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本书编写组:《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学习问答》,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05年版。 表现三方面特点:一是整体性、全面性。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理论界对其发展及渊源以及重要内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行政体制构建问题夯实了理论基础;二是深入性、专攻性。大多数学者主要针对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中突显的内涵、特征、作用和现实意义、领导艺术和方法等理论,进行多角度、多元化的研究,深入认知其思想的精髓,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构建道路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总之,学者们的治学态度是严肃的、科学的、严谨的,他们以崭新的视野、宏观的高度以及微观的着墨,系统地探究了 30 多年来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概况, 既史出有据,分析辩证,又重点突出、现实性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构建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是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构建的宝贵理论财富。 

  第一部分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回顾

  改革开放 30 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经济稳步提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社会体制日趋完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伴随着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发展和完善,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先后进行了六次较大规模的改革,根据当时期的基本国情、社会环境和生产力情况,各阶段的改革呈现出不同的目标、内容和改革效果。现就改革的开启、发展、深入推进点,以六次改革的具体内容为面,对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历程做如下述论与评析。 
  一  改革开启的历史背景
  新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开启,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为什么要启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的动机又是什么?促使改革的因素是什么?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于理解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走上了一条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发展道路,形成了高度政治化的行政管理体制模式。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高度政治化的政府管理体制弊端日渐暴露,出现了政府机构臃肿、职能混乱等一系列问题,给当时中国内部管理环境带来了非常大的困境和压力,造成产业比例严重失调、企业管理组织混乱,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1976 年全国农村每个社员从集体分得的收入只有 63.3 元。1976 年农村人均口粮比 1957 年减少 4斤。1977 年有 1.4 亿人平均口粮在 300 斤以下,处于半饥饿状态”。1978 年“四人帮”打倒后,意气风发的中国人,急需扩大引进外资规模,为当时的中经济打入一剂强心针。在国家计委给中央打出“让干部出去看看,落实引进规划”报告后,重启了出国考察之门。中国出现了“出国考察潮”,随之而来大量的西方信息传入中国本土,苏东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世界范围的新公共管理理念,使得中国经济发展的优越性因体制落后而滞后,成为国家发展的障碍,这一现实给当时改革者、理论研究者带来国际比较产生的体制落差危机感和紧迫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整个中国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特殊。“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由于一方面同企业体制一样是整个传统经济体制的核心构件,另一方面在上层建筑和整个政治体制中又扮演了关键的实施者的角色,因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成了联结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双料’工程”。中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对政治体制和经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接产生的体制衔接命题就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重视建立新型的行政管理模式。
  二  社会经济方式不同阶段改革的进程 
 1978 年以来,中国共进行了五次完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分别 1982 年、1988年、1993 年、1998 年和 2003 年的改革,改革每五年一次,基本上实现了改革的短期目标,满足了当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2008 年党中央、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随即出台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预示着中国以“大部制”改革为主要改革目标的第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拉开序幕。”本文以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转型期、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为分界点,简要概述六次改革所面临的不同社会环境和需要解决矛盾问题,总结改革成功的经验方法,以期通过对改革具体实践的研究、分析,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构建的原则和路径选择。这一阶段中国的经济属于农业经济时期,政府适应自然经济形态,推行“家庭式”的行政组织结构,“家长式”的行政管理模式,政治与行政高度相结合,政府管理体现全能行政、权威行政的特点。改革的重点在简政放权,主要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干部队伍年轻化,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包括 1982 年、1988年的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发生了转移,重点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当时国务院机构庞大臃肿,设置机构总数 100 多个,达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峰;干部人事制度问题也十分严重,干部队伍老龄化、职务终身制、非正常更新机制。1980 年 8 月 18 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讲话中对现行制度的弊端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深刻的分析。他指出:“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制度中,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就要严重的脱离广大群众。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因此,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提出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任务,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时机和条件都已经成熟”。  1982 年 2 月 2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决议》的主要内容有:设立国务委员若干人(职位相当于副总理级);将部分部、委合并;设立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由国务院总理兼主任等。至此,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次改革针对当时因体制弊端所导致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 等一系列问题,取消了领导干部终身制,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较充分体现,为紧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奠定了基础,也进一步加快了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为后来的改革发展道路做出了战略性的指导作用。经过 1982 年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治标未动本,中国原始的计划经济体制并未发生撼动,政府职能没有发生转变,政府机构的管理职能继续膨胀,改革的效果并不彻底,体制滞后仍然影响着社会的前进与发展。因此,国务院新一轮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始计划实施。1982 年 9 月,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会议报告中指出了我国经济建设从 1981 之后二十年内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关于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原则的问题”;针对当时我国领导体制、领导机构现状,指出:“要改革领导机构和干部制度,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
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1984 年 10 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表示:“要确实将政府与企业的职能划分,并正确发挥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新一轮的行政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是于 1988 年初颁布实施的,在同年四月,七届人大代表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在方案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分化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中的直接经济管理,如钱、物的分配,还有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干预等等,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能力,职能转变为注重行政管理的相关工作改革。这次改革中国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1988 年的改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条件,基本符合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的总目标“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巩固了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第二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科学内涵

  一  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二  始终着力体现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做主原则
  三  始终有效促进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
  四  始终不断完善决策、执行、监督权利运行机制
  五  始终准确把握公共性、服务性和公正性导向

  第三部分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路径选择

  一  集中改革、重点治理
  二  整体规划、分类推进
  三  开阔思路、适时调整 
  四  更新理念、创新管理
  五  优化机制、提升效率

  第四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构建的重点问题

  一  从理论概括中国特色治权运行模式
  二  从实践中推进建设、改革和完善

  结    语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并不断产生中国化成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它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市场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相互适应,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代表公共利益、承担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公共需求等内容的中国式的政府组织体系与管理制度。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究: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战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遵循现实发展规律。对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决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理论体系和和进一步丰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建设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行政管理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