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第2020-12-08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
旅游管理文章《山区旅游新村景品住宿加早餐旅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理》,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篇论文是一篇旅游管理硕士论文范文,玻璃台村作为平谷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积极响应平谷区政策,从 2004 年 9月开始,在政府支持下,整合村庄内各类旅游资源,结合民俗旅游接待标准和农民要求,统一进行新民居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用于发展旅游接待,且成效显著。玻璃台村为原址新建类生态搬迁旅游新村,本文以玻璃台村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研为数据获取的主要来源,结合玻璃台村精品民宿现状基本情况,从区位选择特征、空间形态特征分析精品民宿的空间分布特征。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逐渐成为我国旅游消费的重点区域。借助乡村旅游的导入,乡村的价值被重新定义和发现,乡村的文化、产业得以激活和复兴,得到了社会各界较多关注。同时,国家在各个层面都出台了对民宿发展的扶持政策,多维度给予支持,其发展也从浙江、云南等地逐渐蔓延至全国。乡村民宿的发展,为部分人的乡愁提供了一个载体,对激活乡村转型、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创新新时代旅游体验等具有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提升民宿质量,丰富民宿业态的相关政策。2015 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积极发展民宿产业,丰富民宿旅游业态,多维度给予政策支持;2016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现代农业现代化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特色民宿等乡村旅游新业态;2017 年 8 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明确了民宿的定义、经营规范及等级划分条件等;2019年 7 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新版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新版标准对民宿的经营规模、消防安全、等级评定等作出了评定标准。自此,民宿行业的标准基本形成。2009 年,北京市颁布《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总结推出了 8 种全新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并制定了详细的评定标准及方法。“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提出以开发高端、特色旅游产品为重点任务,打造标准化、规范化、高端化的新型乡村旅游模式。2018 年,北京市市委政府制定了《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2018-2022 年)》,提出加快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积极开发乡村旅游新业态,切实转变粗放式、同质同构的发展”模式,明确了乡村民宿的发展方向。首先,自媒体的推广与传播促进乡村民宿的升级。乡村民宿以低价格、短路途、原生态、重复性为主要特点,不仅是游客认识与了解乡村风俗文化的载体之一,而且能够改善村民的经济状况,促进乡土文化交流。随着乡村旅游的深入开展,普通的民宿已经难以满足大众的需求,乡村民宿也从最初小规模住宿发展到多元特色化“民宿+”产业链,从一种简单的住宿行为,发展为综合型旅游活动,成为乡村旅游的新兴业态。其次,消费升级推动乡村精品民宿的产生。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方向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更愿意体验一种接近乡土气息的文化氛围,来远离城市喧闹的环境,从而获得身心放松,这种改变使得任何从城市到乡村可以满足心理需求的物质都成为人们的消费关注点。而乡村精品民宿作为新兴的乡村旅游住宿产品,既是休闲农业的延伸和拓展,也是现代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载体,不仅能够让游客享受个性化的服务,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游客全身心参与乡村特色活动,享受专业化的乡土空间,更好的融入乡村生活。因此,自媒体的推广传播和消费升级驱使人们更加钟爱于体验乡村精品民宿这种旅游新兴业态,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资源,积极发展供人们体验乡村文化、寻找昔日情怀的精品民宿,有着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精品民宿的迅速发展有助于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是振兴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的重要途径。
1.2 问题提出
乡村民宿既是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又是社会资本投资乡村的热点,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乡村民宿的快速发展,部分民宿已经难以满足游客需求,与此同时,大量社会资本通过盘活农村闲置农宅发展精品民宿,成为了具有很高关注度的旅游吸引物。北京地区乡村民宿起步早、发展快,已经形成了专业化、多元化、精品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已经涌现出一批精品民宿,民宿发展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转折点(郭绯绯,2018),是北京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精品民宿作为民宿行业发展而生的新业态,是乡村旅游的新住宿形式。2004年,北京市启动京津沙源治理工程异地搬迁工程,开展山区易地搬迁新村建设,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民俗旅游新村。北京山区旅游新村作为精品民宿集中发展地区,精品民宿的空间布局既有共性特征也有差异特征,因此,本文通过梳理总结北京山区不同旅游新村精品民宿的发展成效,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探索适宜山区乡村精品民宿空间布局的实践模式,使之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本文提出并试图解决以下问题:(1)北京山区旅游新村精品民宿是如何形成的?(2)北京山区旅游新村精品民宿空间分布有哪些特征?(3)影响精品民宿分布特征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影响因素之间是如何作用的?
第 2 章 山区旅游新村精品民宿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理论研究
2.1 理论基础
现代区位理论是用来解释地域因素是如何影响人类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理论,是寻求最佳区位而获得最优经济发展的决策方法。(杨吾扬,1989)。现代区位理论可用来指导交通、资源、政策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人类旅游活动空间组织的形成。日本学者胁田武光较早地运用区位论提出“观光立地论”,而国内旅游区位论的研究起步较晚,王瑛、王铮等基于传统的区位理论,运用边际效用模型,率先提出新区位论,并于 2003 年正式提出旅游业区位模型,另外,还有一些学者常将现代区位理论运用于旅游开发的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区位选择变成旅游开发竞争的重要影响因素(白光润,2009)。精品民宿的区位选择是乡村发展精品民宿最关键的一步,寻求最优区位不仅能降低投资成本,而且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优化,对乡村自身经济的提升起关键作用。因此,本文将现代区位理论作为旅游新村活动空间分类及精品民宿区位选择的依据,从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综合考虑景观、交通、乡村经济能力、老龄化等因素对乡村精品民宿空间布局的影响,进而,总结出精品民宿空间分布的区位选择特征。 空间结构理论是在区位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从各种经济有机整体在空间的集聚程度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中,寻求各种有机整体在空间的最优组合和最佳位置,同时考虑它们在相互作用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万家佩等,1992)。以古典区位论为基础,区位论认为一定区域内的某专业活动可看做是一个有机整体,用时间的变化来衡量,空间结构由点、线、网络和域面四要素构成,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胡弗的区位理论都是空间结构的表现形态(邵,2004)。城市空间结构的典型代表是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多中心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结构呈现出典型极核式、点轴式、网络式以及区域城市对称的分布模式(李小建,2006;刘再兴,1997),空间要素的不同组合可以反映空间结构的不同组合模式。空间结构理论可用于揭示城市或乡村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空间结构特征,可为乡村旅游不同业态的空间布局及空间发展模式提供指导。因此,本文将空间结构理解为精品民宿在乡村空间中的空间形态变化,将空间结构理论运用于实践研究中,从点、线、面不同空间要素角度解释旅游新村精品民宿空间形
态分布特征。
2.2 案例借鉴
计家墩村位于江苏省昆山市锦溪镇南部,西至陈墓荡,锦商公路穿村而过,南与青浦商塌一河相望,靠近江南两大著名水乡—周庄古镇和锦溪古镇,距离苏州 50 公里,距离上海 70 公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计家墩村是一个几近空心化的乡村,由两个自然村合并组成,共有 12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1033 人,总户数 342 户,所辖区域总面积共计 1.2 平方公里。2012 年曾被列为拆迁村,在此背景下,计家墩村在延续先前建设用地性质的前提下,保留江南水乡的特质和村落格局,对乡村居民点进行原址改建,凭借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和水乡风光格局,积极发展精品民宿、餐厅、咖啡厅、手工体验、游艇俱乐部等休闲业态,吸引外来企业投资商入驻。计家墩村借助外来企业的力量发展乡村旅游,盘活村集体存量资产,发展成为旅游新村。规划将村庄整体划分为 7 个功能区,其中,计家墩新村生活示范区发展精品民宿产业,共计 11 家精品民宿,涉及村居建筑 35 栋。目前,已经有 7 家精品民宿建设完成,并且开始对外营业,1家精品民宿在建,另 3 家处于仍筹备阶段。计家墩村优越的水乡田园风光旅游资源禀赋,为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空间。在当地政府和伴乡集团的大力支持下,计家墩村积极发展民宿、餐饮、零售业等休闲业态,通过乡村集体资产的整合再利用和乡村旅游配套产业的植入,整合区域资源,维持村庄现有肌理,以政企合作的平台优势,挖掘乡村价值,引导乡村旅游的发展。因此,结合计家墩村基本情况和精品民宿发展现状,可以认为自然环境、旅游资源、企业经济能力、政府政策引导等因素综合作用,决定了计家墩村精品民宿的空间布局。对于人口规模较大的旅游新村发展精品民宿,政企联合有利于精品民宿的大规模引入和集聚开发,企业的经济能力决定了精品民宿的开发规模,对其他人口规模较大的乡村发展精品民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 3 章 自主提升型旅游新村实证研究——以玻璃台村为例
3.1 现状概述
3.2 精品民宿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3.3 精品民宿空间分布特征形成机制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 4 章 外来投资型旅游新村实证研究——以大吉祥村为例
4.1 现状概述
4.2 精品民宿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4.3 精品民宿空间分布特征形成机制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 5 章 综合发展型旅游新村实证研究——以白河北村、八宝堂村、双文铺村为例
5.1 现状概述
5.2 精品民宿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5.3 精品民宿空间分布特征形成机制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 论
旅游新村精品民宿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本文通过研究山区旅游新村精品民宿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对指导北京山区精品民宿的合理布局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依据乡村的发展条件与规模大小、开发主体经济实力差异等,山区旅游新村内部活动空间可划分为村头空间、村中心空间、村尾空间、村边界空间、村角落空间。对于总体形态不规则、居民点分布不均匀的旅游新村,精品民宿一般选址在村中心空间以外的空间;对于总体形态规整、居民点均匀分布的旅游新村,精品民宿一般选址在村边界空间、村角落空间,随着精品民宿的深入,其区位选择也发生在村中心空间;对于在原农家乐基础上发展精品民宿的旅游新村,精品民宿一般选址在村头空间、村边界空间和村角落空间。(2)精品民宿空间形态分布具有规律性,整体上呈现分散和均匀两种形态,主要包括均匀散点式、自由散点式、混合延伸式等具体空间形态。自主提升型旅游新村发展精品民宿,其开发模式遵循局部、小规模开发,整体形态独立,空间形态呈散点状;外来投资型旅游新村发展精品民宿,摒弃单打独斗的小规模发展模式,整体追求规模化、渐进式开发,空间形态呈均匀散点式;综合发展型旅游新村发展精品民宿,更注重精品民宿功能高端化、多元化,空间形态呈混合延伸式。(3)山区旅游新村精品民宿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是多元的,包括经济影响因素、社会影响因素、空间影响因素、自然影响因素。其中,经济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原农家乐的收入、乡村地租差异、开发主体的经济能力等要素;社会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乡村精英的引导、普通村民等靠要思想、老龄化、游客消费惯性等要素;空间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交通因素、视觉因素等要素;自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乡村的地形地貌、水文、旅游资源等要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山区旅游新村精品民宿开发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开发主体经济能力直接决定精品民宿开发的规模,各因素作用力不同,相互作用方式不同,但共同形成了经济选择机制、社会选择机制、空间选择机制。(4)不同开发主体发展精品民宿,经济选择机制中各影响要素的作用力不同。自主提升型旅游新村发展精品民宿,原农家乐收入因素影响作用突出;外来投资型旅游新村发展精品民宿,主要受开发主体经济能力、地租因素等因素影响,且开发主体经济能力因素的影响作用突出;综合发展型旅游新村发展精品民宿,主要受开发主体经济能力、原农家乐收入、地租因素等因素影响,且开发主体经济能力的影响作用突出。(5)不同开发主体发展精品民宿,社会选择机制中各影响要素的作用力不同。自主提升型旅游新村发展精品民宿,主要受老龄化、普通居民等靠要思想、社会隔离性、游客消费惯性等因素影响,其中,游客的消费惯性因素的影响作用比较突出。外来投资型旅游新村发展精品民宿,主要受乡村精英引导、老龄化、社会隔离性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隔离性因素的影响作用比较突出。综合发展型旅游新村发展精品民宿,主要受乡村精英引导、普通村民等靠要思想、老龄化、游客消费惯性等因素影响,其中,乡村精英引导因素的影响作用比较突出。(6)不同开发主体发展精品民宿,空间选择机制中各影响要素作用力不同。其中,自主提升型旅游新村受交通因素、视觉因素等因素影响作用比较突出;外来投资型旅游新村、综合发展型旅游新村受交通因素影响作用比较突出。本论文的创新之处有两点:(1)理论创新。原创性的总结山区旅游新村精品民宿的空间分布特征理论和精品民宿分布特征形成机制理论,梳理和整合了不同开发主体的旅游新村发展精品民宿在区位选择和空间形态上所呈现出的共性和个性的分布特征,从经济选择机制、社会选择机制、空间选择机制等方面总结精品民宿的形成机制。(2)方法创新:将 Arc GIS 和空间句法等空间分析方法运用于乡村精品民宿的研究中,实现乡村精品民宿定量与定性结合分析,丰富了乡村空间的研究范畴。本研究基于北京山区三种不同类型的旅游新村发展精品民宿,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但仍有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完善,主要包括:1.由于北京山区旅游新村数目较多,本文将发展精品民宿的旅游新村分为三类,概括其精品民宿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但受限于研究精力,仅选择了近十个代表性村庄,日后需选择更多的北京山区旅游新村进行研究。2.由于笔者对空间句法及空间句法在三维空间研究的局限性,精品民宿区位、形态、视觉方面的研究不能全面反映空间特征,因此本文还存在一些有待改善之处。3.对精品民宿形成机制的研究,由于影响因素多元化,仅选取对精品民宿影响作用突出的因素,未全面的一一进行分析,可能对精品民宿分布特征形成机制的研究不够完善,因此希望后续能够不断完善精品民宿空间分布特征形成机制的研究。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
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山区旅游新村景品住宿加早餐旅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旅游管理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