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网是一家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站,主要提供硕士论文指导、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硕士论文范文参考资料、分享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您当前所在位置:硕士论文网首页 > 软件工程 >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来源:硕士论文网,发布时间:2020-11-07 23:56|论文栏目:软件工程|浏览次数:
论文价格:150元/篇,论文编号:20201107,论文字数:30056,论文语种:中文,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网第2020-11-07期,本期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软件工程文章《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供大家在写论文时进行参考。
    本篇论文是软件工程硕士论文范文,软件工程专业是 21 世纪的新兴专业,2002 年由国家教育部增设。该专业经过了萌芽阶段、成长阶段和技术应用研究阶段,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变迁。Q 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同大多数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一样,由计算机专业发展而来,目前具有本科、硕士、博士相对完备的教学体系,且课程更新能够紧跟政策,于 2017 年根据最新修订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进行了课程更新。

  绪论

  一、  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20 世纪后半期,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日益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各国也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指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国务院下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指出,应“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而要培养出切实符合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对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形成科学、高效、合理且能够体现高校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与此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中国在世界上成为高等教育第一大国。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后大众化”阶段,教育结构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化,教育水平和质量标准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此条件下,迫切需要各高等院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特点、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结合国家的教育目的,存同求异,制定符合自身发展方向的培养目标,不断建设和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切实做好各科课程目标的制定工作,从而设定出能够互相沟通且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全面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我国的地方院校是依托地方、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高等院校,不仅在大众化教育的培养中责无旁贷,在地方建设上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双一流”概念的提出,地方院校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此外,国务院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指出,“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合理选择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科学规划、积极推进”。但在现实的地方院校人才培养当中还存在一定问题:自身定位不够准确,发展理念不够理性;优势学科提升缓慢,新兴学科的发展又不够充分;学校基础研究与地方企业的短平快的需求不能良好对接;传统课程体系缺乏特色……不难看出,种种原因造成人才培养结构失衡,不能切合当今社会的人才市场的需求,进而导致了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调的现象。《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中也曾指出,“一些高等学校定位不清,热衷于层次提升或更名,盲目增设学科专业,办学特色弱化,同质化倾向明显”。鉴于上述情况,地方高校是否能够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使之在宏观上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微观上符合提升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的需求,是亟待探索的问题。
  二、  研究内容和方法 .
  课程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笔者将地方高校角度作为出发点,结合当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我国“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等时代背景,以 Q 大学作为研究个案,在充分调查分析 Q 大学软件工程本科课程体系现状的基础上,与国内外高校的软件工程本科课程体系进行对比分析,从中获得借鉴与启示。在对影响 Q 大学软件工程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的各因素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同类高校的软件工程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提供借鉴。文献研究法是对文献进行搜集、鉴别、整理的研究方法,是间接的、非介入的,通过研究文献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本文通过中国知网(CNKI)、SCIENCEDIRECT、SPRINGER、Google scholar 等学术网站搜集国内外关于高校软件工程本科课程体系方面的文献,进而进行分析和借鉴。同时搜集整理了政府在各个时期出台的相关文件,从中总结出我国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过程,并查阅相关的现行政策,从而进一步明确了行文思路。比较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之间或者人之间的相同或者相异的程度进行研究,并探求其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一种方法。欧美国家以及印度的高校在软件工程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将为本研究提供支持。本文拟对欧美国家、印度等高校对软件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建设情况进行研究,从中汲取有利于完善我国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经验。案例研究法是在基本原理的支撑下,对单一的人或事进行深层次分析的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的研究对象可能具有典型性,也可能是非典型的。使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可以通过对若干个案例的比较研究寻找规律,进而指导工作。本研究将 Q 大学作为个案,通过查阅中外文献以及学校相关档案资料,访谈学校教学管理人员、软件工程专业教师和学生,明确了中外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历史沿革,了解了 Q 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发展和改革历程。访谈调查法是根据研究的需要,以口头形式向被访谈者提问,进而收集一手资料的方法,具有较大的弹性。本研究在访谈部分对 Q 大学的教务处老师、软件工程专业的师生进行了访谈,采取了半开放式的形式,即在访谈前准备好问题提纲,在访谈时研究者对访谈结构进行一定的控制,但更注重调动访谈对象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在实际访谈中,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根据现实情况随时进行适当调整。采取访谈调查的方法对我国地方院校软件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了解受访者对目前 Q 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优势以及存在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获取有利于我们提出进一步完善地方院校软件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现实资料。第一,本文选题针对性强。课程体系建设问题历来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国内诸多学者对课程体系问题的研究常常从整个全国高校的视角出发对课程体系进行探讨,或对常见学科的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很少有人着眼于地方高校,进而对其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的课程体系进行研究。第二,教育部于 2018 年 10 月 8 日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对我国本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在中央提出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的基础上,山东省因地制宜提出了新旧动能转换方案。本文将结合新时代的新背景,对按需培养人才进行了新的探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第三,在此研究领域中案例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选取的 Q 大学属于山东省属高校的第一梯队,是山东省首批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正处于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时期;笔者对 Q 大学课程体系改革沿革进行分析,并重点研究了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中颇具特色的“软件工程”按大类招生的专业与“软件工程服务外包”、“软件工程创新实验班”三个方向,具有借鉴意义。

  第一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地方院校课程体系相关概念
根据行政隶属关系,我国普通高校可以分成两种类型。第一,国家教育部或国务院部委主管、中央部委直属的高校。这些高校不论地处哪个行政区,都在国家教育部或者国务院部委的管辖范围内;学校的日常管理决定权在地方,但对于重大事项的决定权则在中央,同时享受中央财政的直接支持。第二,地方政府教育部门主管的高校。此类高校的管辖权归属地方(省、市、区或直辖市、地、州),财政由地方府拨款,人事等重要事项也由地方政府教育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本文中所描述的地方院校就是以上所述两种高校中的第二种。此外,依高等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地方高校是“由地方政府(省、市级)管理、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包括地方综合性大学、专业性大学、专科学院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地方院校主要包括两个基本内涵。首先,地方院校的划分是基于其行政隶属关系,与国家教育部或国务院部委主管的高校具有一定的区别;其次,地方院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当地的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立足于当地的社会发展,与当地各方面的发展状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本研究中,笔者将结合  大学所在城市和省份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对其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探讨。“课程”一词,在我国最早于唐朝时期出现。孔颖达在《诗经》中曾用“课程”指“寝庙”,代表着伟业,其含义远不止当今所说的学校教育。到宋代,朱熹也在《朱子全书》中多次用到“课程”一词,此时的课程主要指功课和功课的进程。而在西方,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最早使用了“课程”一词,并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提到“课程”来源于拉丁文,指“跑道”,因而运用最普遍的含义是“学习的进程”。斯宾塞是最先将“课程”用作研究术语的教育家。由于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教育主张,因此对课程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导致课程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课程的内涵的描述主要有四种。第一,课程即教学科目,这一描述是最常见的对课程的界定。第二,课程即学习经验。以杜威为代表的教育家持有这一主张。第三,课程即文化再生产。教育家鲍尔斯、金蒂斯等人认为,课程就是社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的反应。最后,课程也就是社会改造的过程。弗雷尔建议学生应当学会关心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目前在我国高校中,课程可以分为两类。第一,从广义上来理解,高校课程就是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或者教学计划中安排的所有活动;第二,从狭义上来说,课程就是教学科目。本研究的中课程采用第一种含义。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第二节  软件工程相关概念
  软件工程作为一门工程学科,主要研究在软件维护与开发过程成所体现出来的普遍原理,以及其中的技术。它涵盖了诸多方面,例如设计模式、系统平台、数据库和程序设计语言等等。而在当代社会,软件也应用于操作系统、电子、游戏和办公套件等诸多方面。与此同时,在不同的行业也体现了对于计算机软件的运用,包括政府部门、航空业、工业和农业等。对于软件工程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德国计算机学家  Fritz Bauer 认为,软件工程是为了经济地获得能够在实际机器上高效运行的可靠软件而建立和使用的一系列好的工程化原则;IEEE 计算机学会认为,软件工程首先表示应用系统化的、学科化的、定量的方法,来开发、运行和维护软件;二是指对以上几种方法的研究。《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一书中提到,软件工程专业是数学、管理科学、应用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科学等原理开发软件的工程。虽然不同的学者对软件工程的定义有所区别,但其内涵都是大致相同的。由以上描述我们不难看出,软件工程的专业性较强,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较高。要成为具有专业性的实用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对相关领域的其他专业知识也应当有所涉猎,然后进行融会贯通并熟练运用,进而在实践中进行软件开发和维护等。

  第二章  国内地方院校软件工程本科课程体系概况及存在的问题——以 Q 大学为例

  第一节  Q 大学软件工程本科课程体系概况
  第二节  国内地方院校软件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国外软件工程课程体系概况及启示 

  第一节  美国高校软件工程课程体系的概况与启示
  第二节  印度 NIIT 软件工程课程体系的概况与启示

  第四章  地方院校软件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优化思考

  第一节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课程体系优化的原则
  第二节  地方院校软件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优化的建议

  结论

  人才培养是高校所承担的根本任务,结合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背景,完善地方高校软件工程本科课程体系,是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能力、促进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对现行政策进行了相关研究,明确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与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的关系;进而研究了现有文献,借鉴了学者对课程体系的定义,从而将课程体系的概念界定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结构、课程评价五个方面,以此为基本思路进行研究。本文采用访谈法和案例法深入对 Q 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此为基点总结出我国目前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结构四个方面存在的目标需要重新定位、课程内容陈旧、实践课程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问题,进而一一对应的提出对策建议。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个系统性问题,本文主要立足于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以案例法为立足点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地方高校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政府力量息息相关,本文主要依据高校、企业、教师和学生四个主体进行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鉴于本人的科研素养、理论水平和文献收集能力有限,文章还存在诸多乏善可陈指之处,有待日后进一步完善。

该论文为收费论文,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人员购买全文。
二维码

以上论文内容是由硕士论文网为您提供的关于《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的内容,如需查看更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查找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参考资料,欢迎访问硕士论文网软件工程栏目。
Copyright © 2020 硕士论文网 版权所有 电话:18974909803 QQ:190433398
硕士论文网主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分享硕士论文写作方法,如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欢迎联系我们。